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自古依河而居,河流往往诉说着城市历史的沧桑变化,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带动经济的增长。本文的研究对象兰州主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兰州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沿黄河繁衍生息,城市自古依河而建,黄河在兰州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因此,兰州市具备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滨水城市的先决条件。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现状进行考察、对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目的在结合当前政策背景和城市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进行纵向的历史溯源和横向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兰州主城区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特点,分析其设计优缺点,针对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并截取段落现状空地结合调研问题作出设计构想。通过对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的实地调研发现,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存在景观文化特色有待提高、景观分布不够合里、总体景观功能分区欠缺、堤岸类型单一、中心城区绿化单调、景观维护欠缺、导向标识严重缺失、山体背景景观凌乱等问题,整个滨水区的建设与维护还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设计者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放眼于世界滨水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加强对城市文化更深层次的挖掘,才能不拘泥于设计形式,打造富有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
【关键词】:滨水景观 兰州主城区 历史演变 调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8
- 1.1 课题提出背景8-9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3 课题研究现状9-14
- 1.3.1 国外相关课题及研究现状9-12
- 1.3.2 国内相关课题及研究现状12-14
- 1.4 课题的研究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14-15
-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5-18
- 1.5.1 研究方法15
- 1.5.2 研究内容的构成及框架15-18
- 2 兰州主城区滨水城市空间的历史概况18-32
- 2.1 兰州市的自然条件及民族文化概述18-21
- 2.1.1 兰州市的自然条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8-20
- 2.1.2 兰州市的民族历史文化20-21
- 2.2 兰州市主城区与黄河关系的发展演变21-29
- 2.2.1 新中国成立前主城区与黄河关系的发展演变21-24
- 2.2.2 新中国成立后主城区与黄河关系的发展演变24-29
- 2.3 小结29-32
- 3 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调查分析32-70
-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特点32-51
- 3.1.1 景观节点的分布建设及构成分类现状调查32-36
- 3.1.2 景观节点现状调查分析36-51
- 3.2 湿地景观的构成特点51-55
- 3.2.1 湿地、滩涂景观的调查分析51-53
- 3.2.2 岸堤、驳岸景观的现状分析53-54
- 3.2.3 亲水环境构成特点现状分析54-55
- 3.3 绿化景观的构成特点55-62
- 3.3.1 绿化景观现状分析55-61
- 3.3.2 绿化景观问题总结61-62
- 3.4 市政景观的构成特点62-64
- 3.4.1 市政景观现状分析62-63
- 3.4.2 市政景观问题总结63-64
- 3.5 背景景观的构成特点64-68
- 3.5.1 背景景观现状分析64-67
- 3.5.2 背景景观问题总结67-68
- 3.6 小结68-70
- 4 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发展建议70-76
- 4.1 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经验借鉴70-72
- 4.1.1 国外滨水景观的案例70-71
- 4.1.2 国内滨水景观的案例71-72
- 4.2 兰州主城区滨水景观的发展建议及设计构思72-75
- 4.2.1 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的发展建议72-74
- 4.2.2 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的设计构思74-75
- 4.3 小结75-76
- 5.结论76-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A84-86
- 附录B86-88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88-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静;吴菲倩;董莎莎;任光淳;;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2013年21期
2 王强;;滨水景观的设计与发展[J];科技视界;2014年04期
3 罗薇;厦门滨水景观中国厦门海昌区[J];世界建筑导报;2004年06期
4 周一晴;姬向华;;浅谈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水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06年05期
5 陈霞;陈卫忠;;浅析滨水景观空间的诗画情趣[J];江苏建筑;2006年05期
6 郑文俊;程道品;;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滨水景观特色及其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7 王焱;胡晶明;梁隐泉;;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规划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吴力立;;堤岸下的景观—大田均溪滨水景观带方案设计[J];福建建筑;2009年03期
9 武明煜;魏静;;浅析滨水景观之设计要素[J];网络财富;2009年20期
10 贾永强;柯雄斌;;析咸宁市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J];中外建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詹美旭;宗跃光;;莫愁湖滨水景观变迁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翅;;以地域文化创建城市生活的舞台——遂宁涪江滨水景观带南段规划设计[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乔旭;;浅析城市滨水景观中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以清河·丰收渠(城区段)两岸滨水景观综合治理为例[A];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4 向超伟;;城市滨水风光带规划理念与设计方法探讨——结合邵阳市资江两岸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叶青;;滨水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心理学要素简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陈博君;以人为本——和谐滨水景观的关键[N];中国花卉报;2006年
2 苏杭;杭州规划千岛湖滨水景观带[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杜怀宇;通河加快推进滨水景观带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1年
4 安辑;设计界探讨滨水景观和谐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记者 陈湘萍;打造南宁新的滨水景观带[N];南宁日报;2007年
6 记者 董学彦;我省投资2.5亿元为江油再造滨水景观走廊[N];河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唐筱葳;大运河滨水景观初具雏形[N];淮安日报;2011年
8 于洪学 记者 胡占富;哈市投资亿元建沿江滨水景观长廊[N];哈尔滨日报;2009年
9 佳翟;南宁构筑绿色滨水景观长廊[N];中国建设报;2001年
10 胡建勋;沙田构建滨水景观带[N];东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树强;京杭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滨水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箫竹;北方滨水景观的驳岸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齐若名;浑河西峡谷滨水景观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欢;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抚宁县洋河景观带规划设计[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方舒;基于辨识度提升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景观系统架构[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于西宁;基于植物多样性的滨水景观带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梅雅茹;南昌市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于宝;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8 肖健;滨水景观通廊空间指数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邱雯;南平市朱熹路(夏道段)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孙娜;郯城县白马河滨水景观带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兰州主城区黄河滨水景观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