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0 07: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关于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
二、声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声景观研究概述
三、侗族村落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定位
    (一)文化属性
        1. 声源的文化属性
        2. 空间的文化属性
    (二)活态属性
    (三)非物质属性
四、侗族村落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析
    (一)历史传承价值
    (二)精神认知价值
    (三)审美艺术价值
        1. 村落声景的审美意趣
        2. 方言语调的乐语艺术
        3. 口头文学的声音艺术
    (四)经济社会价值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J]. 李虎,李红伟.  广西民族研究. 2019(03)
[2]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黄艳.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6)
[3]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声景研究[J]. 张东旭,相月,陶绪一.  建筑科学. 2017(08)
[4]历史地段的声景——拉萨老城案例研究[J]. 黄凌江,康健.  新建筑. 2014(05)
[5]山地城市传统历史街区声景观初探——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 谢辉,李亨,康建.  新建筑. 2014(05)
[6]浅析《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及传承[J]. 郭阳,刘晓静.  贵州民族研究. 2014(07)
[7]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属性[J]. 宁洋.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8]琵琶歌:侗族的说唱诗歌艺术[J]. 杨旭昉.  民族论坛. 2011(23)
[9]浅析琵琶“弹”的声学特性[J]. 高珊,高璐,丁丽娟,于洪志.  大舞台. 2010(06)
[10]声景学的范畴[J]. 秦佑国.  建筑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园林声境的营造研究[D]. 程秀萍.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3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33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