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0:16

  本文关键词: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老的民间民俗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着一个族群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一定社会关系、文化情境的存在、发展中展现其文化价值。本文以安塞腰鼓这一民俗文化事象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已有的史、志、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越过单一的民间舞蹈文化特殊性的维度,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安塞腰鼓中蕴含的人类文化的普遍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从舞蹈文化的个别性研究到其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理论概括的跨越,使民间舞蹈艺术系统与民间传统文化联姻并创造出舞蹈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同时,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生存现状和传承状态的考察,力求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以欣赏者的眼光审视安塞腰鼓的价值意义,为其艺术生命之稳定延续提供可行参考。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安塞腰鼓形成的地理、人文环境,阐述了鼓、舞的起源及二者关系。第二部分梳理了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和表演种类、流派,对安塞腰鼓的构成要素之象征意义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安塞腰鼓的文化涵义、其与民俗文化之关系及安塞腰鼓的文化功能进行了解读和探讨。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对安塞腰鼓传承的民间艺人的传承贡献、传承困境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保护之有益经验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思考。
【关键词】:安塞腰鼓 符号象征 文化涵义 传承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1.1.1 选题目的7
  • 1.1.2 选题意义7-8
  • 1.2 研究方法8
  • 1.2.1 田野调查法8
  • 1.2.2 文献分析法8
  • 1.2.3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8
  • 1.3 安塞腰鼓的相关研究综述8-11
  • 第二章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11-19
  • 2.1 安塞腰鼓的生成背景11-15
  • 2.1.1 天·地·人——陕北文化的精髓11-14
  • 2.1.2 信仰·风俗——民俗信仰的浸润14-15
  • 2.2 鼓舞之缘——黄土高原上的舞蹈奇葩15-19
  • 2.2.1 鼓之——安塞腰鼓的起源15-17
  • 2.2.2 舞之——鼓与舞的不解之缘17-19
  • 第三章 安塞腰鼓中的符号象征与文化涵义19-40
  • 3.1 安塞腰鼓中的符号象征19-31
  • 3.1.1 力·美——黄土孕育的独特个性19-20
  • 3.1.2 身韵·风姿——安塞腰鼓的种类划分20-22
  • 3.1.3 风格·体系——安塞腰鼓的流派特色22-23
  • 3.1.4 外化·内蕴——安塞腰鼓的构成要素23-31
  • 3.2 安塞腰鼓的文化释义31-40
  • 3.2.1 飞动的黄土文化情怀31-34
  • 3.2.2 相依相生的文化连锁34-36
  • 3.2.3 安塞腰鼓的文化功能36-40
  • 第四章 安塞腰鼓的变迁与传承40-47
  • 4.1 安塞腰鼓的变迁发展40-42
  • 4.1.1 传承·变异——民俗活动变迁对安塞腰鼓的影响40-41
  • 4.1.2 舞台·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对安塞腰鼓的影响41-42
  • 4.2 民间艺人对腰鼓文化传承的贡献42-44
  • 4.2.1 保护和传承了安塞腰鼓文化42-43
  • 4.2.2 创新了安塞腰鼓的舞蹈样式43
  • 4.2.3 促进了安塞腰鼓的传播与宣传43-44
  • 4.3 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传承人所面临的传承困境44-46
  • 4.4 民间艺人传承困境的解决建议46-47
  • 第五章 安塞腰鼓的保护传承之思考47-59
  • 5.1 安塞腰鼓的生存危机47-49
  • 5.2 安塞腰鼓的传承保护方法49-53
  • 5.2.1 安塞腰鼓传承保护的传统方法49-50
  • 5.2.2 文化产业的方法50-51
  • 5.2.3 舞台创作的方法51-52
  • 5.2.4 学校教育的方法52-53
  • 5.2.5 申遗的方法53
  • 5.3 安塞腰鼓的传承保护之不足53-56
  • 5.3.1 传统方法之不足53-54
  • 5.3.2 文化产业保护方法之不足54
  • 5.3.3 学校教育方法之不足54-55
  • 5.3.4 知识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之不足55-56
  • 5.4 安塞腰鼓的传承保护之思考56-59
  • 5.4.1 追求安塞腰鼓在发展中的相对平衡56-57
  • 5.4.2 注重安塞腰鼓的创新发展57
  • 5.4.3 关注安塞腰鼓的跨文化现象57-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安塞腰鼓》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05年04期

2 师灿斌;吴龙;;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朱秀芳;;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赵冬刚;;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4期

5 向敬之;;安塞腰鼓[J];音乐生活;2010年06期

6 王军棉;;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36期

7 杨彩萍;杜春斌;;安塞腰鼓进课堂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2期

8 赵志伟;;安塞腰鼓文化功能的演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2期

9 马永军;杜春斌;;安塞腰鼓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王海力;安塞腰鼓[J];西北美术;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东进;杨清轩;;陕北安塞腰鼓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侯秀英;;语文课堂中“安静也是一种美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 王淑玲 郭青 李刚 米宏清;千人安塞腰鼓队 这样舞过天安门[N];陕西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春鸽;境内外百余名记者采访安塞腰鼓[N];延安日报;2009年

3 米宏清;安塞腰鼓将参加上海世博会“陕西周”演出[N];延安日报;2010年

4 王东;安塞腰鼓“响彻”亚平宁半岛[N];延安日报;2011年

5 高兰新 周建东;安塞腰鼓 打出黄土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记者 艾庆伟 通讯员 志夫 兰新;“安塞腰鼓”成为安塞经济发展新产业[N];陕西日报;2003年

7 李和平 记者 许晓楠;安塞腰鼓“加盟”沙区群众文化[N];大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郭志东 刘旭东;安塞腰鼓:穿越千年的战鼓[N];光明日报;2014年

9 李安;安塞腰鼓[N];中国社会报;2004年

10 郭志东;文化产业:弘扬民间文化 做大文化产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钰;安塞腰鼓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红伟;安塞腰鼓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倩楠;社会变迁下的安塞腰鼓[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赛赛;文化生态视域下陕西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杜勇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7 井娜;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8 杨水华;安塞腰鼓的价值与传承发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姗;安塞腰鼓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康靖华;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2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