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评价及树种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3:22
  建设高质量的城市森林是有效缓解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干旱半干旱区现有理论和技术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森林建设的需求,在包括树种选择、林种布局、树种配置、城市森林和绿地质量提升乃至城市森林空间配置技术体系等方面急需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本研究以延安城郊森林、城区绿地(片林)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样地调查、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测定、室内测试分析、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分析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SPSS R型聚类分析、数量化理论(I)、通径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研究提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森林质量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筛选出研究区域适宜的城郊森林、城区片林营建树种,为城市森林建设树种结构配置提供依据;同时,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公众对城市森林建设支付意愿分析和树种选择基础上,总结提出该区域城郊、城区城市森林树种结构优化配置方案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城市森林质量综合指数F,可将延安市城市(郊)森林质量分为3类:Ⅰ.质量较高的占23.33%,F为0.93~0.46;Ⅱ.质量中等的占56.67%,F...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主要创新点
    1.2 城市森林概述
        1.2.1 城市森林理论和实践历程
        1.2.2 城市森林立地类型与分布格局
        1.2.3 城市森林特点与功能作用
        1.2.4 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
    1.3 城市森林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城市森林质量评价
        1.3.2 森林资源评价
        1.3.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公众支付愿意
        1.3.4 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和结构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范围
        2.1.2 地质水文特征
        2.1.3 气候土壤特征
        2.1.4 森林植被
    2.2 研究内容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
        2.3.2 野外调查
        2.3.3 城市森林质量评价方法
        2.3.4 公众支付愿意调查
        2.3.5 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方法
        2.3.6 判断矩阵构建
        2.3.7 树种结构优化配置方法
第三章 延安市城市森林类型及其特点
    3.1 引言
    3.2 国内外城市森林分类概述
        3.2.1 国外城市森林分类
        3.2.2 国内城市森林分类
    3.3 延安市城市森林分类
        3.3.1 延安市城市森林分类原则
        3.3.2 延安市城市森林类型划分
    3.4 延安市城市森林类型及其特点
        3.4.1 防护林
        3.4.2 风景林
        3.4.3 专用附属绿地
        3.4.4 纪念地绿地
        3.4.5 公共绿地
    3.5 小结
第四章 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分析评价
    4.1 引言
    4.2 城市森林质量评价思路与原则
        4.2.1 城市森林质量涵义
        4.2.2 评价思路
        4.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3 研究方法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3.3 质量等级划分方法
        4.3.4 城市森林质量空间变化分析
        4.3.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4 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评价
        4.4.1 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分析
        4.4.2 延安城市森林质量等级评价
        4.4.3 城市森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延安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公众支付意愿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问卷设计
        5.2.2 数据处理
    5.3 支付愿意影响因素数量化分析
        5.3.1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5.3.2 支付愿意影响因素数理化分析
    5.4 支付愿意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5.5 支付愿意影响因素神经网络分析
        5.5.1 支付愿意客观影响因素作用
        5.5.2 支付愿意主观影响因素作用
    5.6 支付愿意LOGISTIC回归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选择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城市森林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测定方法
        6.2.2 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方法
    6.3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特性分析
        6.3.1 树种抗旱性分析
        6.3.2 树种耐寒性分析
        6.3.3 不同树种抗污染性分析
    6.4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
        6.4.1 树种优化选择模型建立
        6.4.2 树种优化选择综合评价
        6.4.3 树种优化选择结果
    6.5 小结
第七章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结构优化配置及经营管理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2.1 城市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7.2.2 树种结构优化配置方法
    7.3 延安市城市森林立地类型
        7.3.1. 立地类型划分原则
        7.3.2 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7.3.3 立地类型分类系统
    7.4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结构优化配置
        7.4.1 延安市城市森林结构配置
        7.4.2 延安市城区绿化树种结构配置
        7.4.3 延安市城郊森林结构配置
    7.5 延安市城市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7.5.1 城市森林林地管理
        7.5.2 城市森林培育技术及管理
        7.5.3 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延安市城市森林类型及其特点
    8.2 城市森林质量评价
    8.3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公众支付意愿
    8.4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
    8.5 城市森林结构优化配置及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业参与意愿研究文献综述[J]. 朱家淼.  中国林业经济. 2014(02)
[2]近二十年我国城市森林研究综述[J]. 束马兰,周璐,邱洋.  江苏科技信息. 2014(04)
[3]公众参与城市森林绿地建设的缺失与补偿[J]. 郭燕茹.  林业经济. 2013(09)
[4]BP神经网络反演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J]. 李丹丹,冯仲科,汪笑安,张凝,张巍巍.  林业调查规划. 2013(01)
[5]居民对文化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与态度[J]. 高虹,欧阳志云,郑华,Bettina Bluemling.  生态学报. 2013(03)
[6]五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生理特性及抗旱性综合评价[J]. 谭雪红,高艳鹏,郭小平,赵廷宁,王亮.  生态学报. 2012(16)
[7]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陕北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影响因子显著性研究[J]. 赵明伟,汤国安,李发源,袁宝印,陆中臣.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1)
[8]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比较[J]. 和文超,师学义,邓青云,何灏.  农业工程学报. 2011(12)
[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J]. 刘效东,乔玉娜,周国逸.  植物生态学报. 2011(12)
[10]基于认知水平的非使用价值支付动机研究[J]. 钟满秀,许丽忠,杨净.  生态学报. 2011(22)

博士论文
[1]苏州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对策研究[D]. 宋青.南京林业大学 2008
[2]上海城市森林生态效应评价及结构优化布局研究[D]. 许东新.南京林业大学 2008
[3]南京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模式研究[D]. 童丽丽.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城市森林及其生态恢复研究[D]. 王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研究[D]. 安慧君.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森林建设评价研究[D]. 林木龙.海南大学 2010
[2]合肥市行道树结构及功能研究[D]. 陶晓.安徽农业大学 2009
[3]成都市绿色道路廊道植物群落现状分析与生态功能研究[D]. 鲍方.四川农业大学 2009
[4]城市公园木本植物群落类型及树种相关性研究[D]. 陈家龙.安徽农业大学 2009
[5]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林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研究[D]. 张莉萍.甘肃农业大学 2007
[6]呼市6种园林阔叶树种生理特性及生态功能的研究[D]. 杨丽.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7]基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城市森林配置模式的初步研究[D]. 刘维涛.南京林业大学 2006
[8]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多样性与景观敏感度评价[D]. 覃婕.华中农业大学 2006
[9]西安城市森林建设刍议[D]. 徐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10]深圳市城市森林建设现状评价及生态规划研究[D]. 廖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0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30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