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茶文化的安化民居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09:11
  民居建筑是基于特定的气候状况、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经过传统文化长久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它不仅应有祖宗留下了的官邸、商建、祠堂、住宅,还应包括其自身的民间艺术、习俗、信仰等居住文化。在安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茶文化尤其是黑茶文化形式的发掘和发展,对当地居住、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而作为承载茶文化的场所——安化民居,从空间布局、视觉形态、细部装饰等诸多方面也都反映出茶文化的特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渗透、派系建筑的流行,导致了安化文明的趋同与传统文脉的流逝,民居建筑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本土特色。文章试图以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安化民居的艺术背景、构成形式、空间类型、装饰界面进行剖析,并辅以上云溪改造案例分析探究民居与茶文化的深层关系,民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使建筑风貌与其所在地域特征相结合,从而提出保护继承与活化传统民居营造策略。随着时代变迁,新型居住模式与传统民居空间形态产生分歧,大多数新建住宅只停留在居住以及使用的层面上,没有充分的顾及到文化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从历史上来看,黑茶文化的根基在于安化...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茶文化的安化民居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安化地区资江风光图

来源,作者,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12后购买的茶在去除杂质并过筛后被分成大包。后来变成了圆柱形,故又称“筒茶”,价格昂贵,仅仅一卷的价格就可达百两,被人称为百两茶。即使如此,市场需求依然很大,往往会抢购一空,到了同治年间,产品经过不断的研发,又出现了千两茶。篾篓造型简洁典雅,内嵌蓼叶和褐片。其中添加了多种香气,非常受人欢迎,其中,凉饮可以感受到带着丝丝酒味的甘甜,如果是热饮,则要添上一些生姜、红糖,更是具有非常独特的风味。2.3安化黑茶自然环境从宋代到清代,安化的农民大多从事茶叶生产。“安化山里不作田,三个月茶阳春吃一年。”当时的人民经过长时间的劳作,在种茶方面的经验越来越多。相关书籍中对此也有非常清晰的描述。其中,《湖南志》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安化一带的茶是非常不错的,每年到了夏季,商人便会云集于此购茶,一般分为三等,最好的是沿溪两侧的,而杨溪就要差一些,水溪则是最次的,虽然离得并不远,但是味道差了很多。随着对茶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专家也将重点放在茶与环境的联系上。其中,《湖南之茶》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因图2.1安化地区资江风光图图2.2安化茶山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亲摄影为茶树对于温度要求比较高,多喜欢温度适宜的环境,并且气候湿润。往往植根与高山浓雾的环境里,因此,高山茶是非常好的,其品质要远远比一些低洼地

来源,资料,山地,地形


非常有名的茶产区,绿化程度非常高。(图2.1、图2.2)2.3.2地形条件安化县多以山地为主,处于雪峰山东北端,其北边是扬子陆块隆起带。而南边则是湘中凹陷区,境内山岭纵横,有丘陵、岗地、山地等多样的地貌。境内被大山包围,落差比较大,地形层次分明。其中,多数的种植区位于丘陵地带,位置并不高,超过九成的都种植在低于500米位置上。境内以版页岩风化物为主,超过七成的区域都是以红、黄壤为主,土壤ph值范围为4-6.4,仅有3.9%的ph值超过6.5。当地土壤类型是非常丰富的,酸碱度合适,含养量也非常不错。(图2.3)①张跃.走近安化茶文化[M].长城出版社,2012图2.3安化地区资江风光资料来源:www.baidu.co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仪观念视角下宗族聚落民居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鄂东南地区为例[J]. 李晓峰,周乐.  建筑学报. 2019(11)
[2]两种句法模型视角下传统客家民居空间结构识别[J]. 杨贤房,陈永林,万智巍,张安皓,吴亮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3]体验式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民居改造研究[J]. 朱忠杰.  建材与装饰. 2017(38)
[4]村民主体认知视野下乡村聚落地域文化诠释[J]. 王韬,王竹,陈世钊.  建筑与文化. 2013(12)
[5]基于拓扑及空间相似性的面实体匹配方法研究[J]. 郑宇志,张青年.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3(05)
[6]结构主义视角下新江南风格建筑设计初探——南京六合州滩镇接待中心设计创作谈[J]. 韩晓峰.  建筑与文化. 2012(12)
[7]以拓扑几何学解析地区建筑形态机制[J]. 魏秦,王竹.  新建筑. 2010(06)
[8]湘西土家族传统城镇民居与村寨民居平面形态比较研究[J]. 曹玉凤,柳肃.  华中建筑. 2008(12)
[9]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以湖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例[J]. 伍国正,余翰武,隆万容.  华中建筑. 2007(11)
[10]民居研究方法:从结构主义、类型学到现象学[J]. 姜梅.  华中建筑. 2007(03)

博士论文
[1]基于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乡村建筑环境研究[D]. 熊莹.湖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梅山地区传统民居转型研究[D]. 高娟.湖南大学 2018
[2]安化木构传统民居保护研究[D]. 曹颖.湖南大学 2015
[3]梅山黑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 周姣.湖南大学 2013
[4]安化民居建筑符号再生设计研究[D]. 李静.湖南工业大学 2011
[5]梅山文化与安化传统民居[D]. 邹阳.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4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