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9:24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以真实性、写实性和具体性为主要特征的纪游山水画作为众多山水画派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尤以明代中期的发展最为活跃。经过文人画家不间断的探寻摸索,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面貌并以一种新型绘画模式占据主流地位,谱写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发展史。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在明代中期的时代背景之下,纪游山水画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着重从“点景人物”和“同源书画”两方面分析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点景人物的趣味性及诗词歌赋的意蕴与纪游山水画所追求的写实性互为补充,充实了纪游内容,营造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画面效果。第三部分对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剖析,在吸收传统山水画创作技法的同时又融入了写实性特征,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第四部分主要对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的审美内涵进行解读,其意境表达幽深阔远,为后人开辟独特天地,画家专注于真实的生活图景,向往世外桃源的隐逸生活,这些无不彰显出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了时代背景下纪游山水画带来的新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思潮对后世产生的深远意义与影响。回顾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审美,...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沈周《魏园雅集图》纸本设色145.5×47.5cm辽宁省博物馆藏具有代表性的沈周绘制的《魏园雅集图》(图1)是这个时期中国山水画中纪游图的典型代表画作,也是沈周绘画风格由细变粗的过渡画作,更是沈周的绘
第一章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概述图2明文徵明《雨晴纪事图》纸本墨笔130×6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再例如非常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品——文徵明的《雨晴纪事图》(图2),这幅画将雨后的景象完美地展现出来。画面主要绘制了山石和树木两种景物,构图和景物描绘整体上都比较简单,但是较为有特点的是整幅画面的用笔和用墨,用墨多为湿墨和浓墨,这在墨分五彩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大胆的用法。营造出来的树木整体上生机勃勃,画面呈现出雨后的湿漉漉之感,这完全沿袭了宋代米家山水的绘画风格和画面的处理方式,用笔多为湿笔绘制树木和山石的边界,用干笔和枯笔来进行皴擦点染,使得整个画面轮廓清晰,机理自然,绘制了文徵明观看到的春雨后窗外的景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氛围,完全有别于“细文”绘画风格。在这个时期以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逐渐开始参与绘画市场的交易,他们从“绘画神坛”逐渐走下,卸去了以往“清高”的文人做派,开始积极的投身于现实的世俗生活当中去。吴门后学们更是将此类画派的写实性和世俗性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迎合社会民众的审美需求,开始探索出了一条雅俗共赏的绘画道路,例如界画、青绿山水之类的广受下层民众喜好的作品。纪游图的写实性和时代性特征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并成为这个时代绘画的典型特点之一存在。15
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一、人景相融呼应相生点景人物的精髓要领,在《芥子园画谱》中曾有一段描述:“山水中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势,全要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视看人。”①这段话首先强调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描绘要达到工与势的平衡,比例大小要控制得当,使画面主次分明。其次,作为强化山水画情节叙述性的元素之一,在笔墨的运用上要追求与山水树木的交融和呼应,笔法精细简练,寥寥几笔便可得其气韵,妙趣横生,这对我们了解、鉴赏以及创作山水画都有实践性的指导作用。图3明沈周《千人石夜游图》纸本设色30.1×157.1cm辽宁省博物馆藏沈周于夜间独游千人石之景,有所感怀,作《千人石夜游图》(图3)。在创作时,他通过回忆游览时的景象对画面进行构思与重建。画家将核心景象,即千人石安排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石台部分的刻画十分简洁,留白处似乎是为了凸显夜晚时分月光倾洒的景象,几乎没有皴擦的笔墨使用,在周围环绕的繁密紧凑的土石树木映衬下显得更加疏朗。点景人物绘制在宽阔的千人石上,身着白衣策杖缓缓前行,显然画家是以自身为原型对点景人物进行描绘的。人物的刻画相对于“粗笔”状态下的土石树木来说较为细致简洁,但其动态提升了画面的情节性和①沈心友、王概等:《芥子园画谱》,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周宜兴之游与纪游画作[J]. 吴刚毅. 中国书画. 2016(10)
[2]从“潇湘八景图”到“纪游图”——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关于画意转换的案例[J]. 姜永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1)
[3]语词与图像:试析明代中期的吴派纪游图[J]. 包志钢. 美苑. 2012(05)
[4]吴门画派的纪实性山水画探微[J]. 赵燕青,鲍伟. 文艺评论. 2011(09)
[5]近二十年明代旅游研究综述[J]. 孟顺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游记审美研究[D]. 陈邑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吴门画派纪游图研究[D]. 关健.中央美术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赵望云山水画写生研究[D]. 邢亚君.曲阜师范大学 2019
[2]明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 厉文霞.曲阜师范大学 2019
[3]文徵明“纪游图”研究[D]. 程小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9
[4]《西山纪游图卷》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影响[D]. 姚善恩.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明代中期文人雅集题材绘画研究[D]. 聂宝颖.曲阜师范大学 2017
[6]沈周纪游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D]. 张鹏飞.河南师范大学 2017
[7]明代苏州画家笔下的江南日常生活[D]. 周一丹.苏州大学 2017
[8]文嘉绘画研究[D]. 李琪.华东师范大学 2013
[9]论明代中后期吴中纪游山水画的兴盛与文人审美趣味的嬗变[D]. 时浩.扬州大学 2012
[10]沈周纪游题材山水画研究[D]. 申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5841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沈周《魏园雅集图》纸本设色145.5×47.5cm辽宁省博物馆藏具有代表性的沈周绘制的《魏园雅集图》(图1)是这个时期中国山水画中纪游图的典型代表画作,也是沈周绘画风格由细变粗的过渡画作,更是沈周的绘
第一章明代中期纪游山水画概述图2明文徵明《雨晴纪事图》纸本墨笔130×6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再例如非常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品——文徵明的《雨晴纪事图》(图2),这幅画将雨后的景象完美地展现出来。画面主要绘制了山石和树木两种景物,构图和景物描绘整体上都比较简单,但是较为有特点的是整幅画面的用笔和用墨,用墨多为湿墨和浓墨,这在墨分五彩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大胆的用法。营造出来的树木整体上生机勃勃,画面呈现出雨后的湿漉漉之感,这完全沿袭了宋代米家山水的绘画风格和画面的处理方式,用笔多为湿笔绘制树木和山石的边界,用干笔和枯笔来进行皴擦点染,使得整个画面轮廓清晰,机理自然,绘制了文徵明观看到的春雨后窗外的景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氛围,完全有别于“细文”绘画风格。在这个时期以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逐渐开始参与绘画市场的交易,他们从“绘画神坛”逐渐走下,卸去了以往“清高”的文人做派,开始积极的投身于现实的世俗生活当中去。吴门后学们更是将此类画派的写实性和世俗性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迎合社会民众的审美需求,开始探索出了一条雅俗共赏的绘画道路,例如界画、青绿山水之类的广受下层民众喜好的作品。纪游图的写实性和时代性特征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并成为这个时代绘画的典型特点之一存在。15
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一、人景相融呼应相生点景人物的精髓要领,在《芥子园画谱》中曾有一段描述:“山水中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势,全要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视看人。”①这段话首先强调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描绘要达到工与势的平衡,比例大小要控制得当,使画面主次分明。其次,作为强化山水画情节叙述性的元素之一,在笔墨的运用上要追求与山水树木的交融和呼应,笔法精细简练,寥寥几笔便可得其气韵,妙趣横生,这对我们了解、鉴赏以及创作山水画都有实践性的指导作用。图3明沈周《千人石夜游图》纸本设色30.1×157.1cm辽宁省博物馆藏沈周于夜间独游千人石之景,有所感怀,作《千人石夜游图》(图3)。在创作时,他通过回忆游览时的景象对画面进行构思与重建。画家将核心景象,即千人石安排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石台部分的刻画十分简洁,留白处似乎是为了凸显夜晚时分月光倾洒的景象,几乎没有皴擦的笔墨使用,在周围环绕的繁密紧凑的土石树木映衬下显得更加疏朗。点景人物绘制在宽阔的千人石上,身着白衣策杖缓缓前行,显然画家是以自身为原型对点景人物进行描绘的。人物的刻画相对于“粗笔”状态下的土石树木来说较为细致简洁,但其动态提升了画面的情节性和①沈心友、王概等:《芥子园画谱》,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周宜兴之游与纪游画作[J]. 吴刚毅. 中国书画. 2016(10)
[2]从“潇湘八景图”到“纪游图”——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关于画意转换的案例[J]. 姜永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1)
[3]语词与图像:试析明代中期的吴派纪游图[J]. 包志钢. 美苑. 2012(05)
[4]吴门画派的纪实性山水画探微[J]. 赵燕青,鲍伟. 文艺评论. 2011(09)
[5]近二十年明代旅游研究综述[J]. 孟顺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游记审美研究[D]. 陈邑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吴门画派纪游图研究[D]. 关健.中央美术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赵望云山水画写生研究[D]. 邢亚君.曲阜师范大学 2019
[2]明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 厉文霞.曲阜师范大学 2019
[3]文徵明“纪游图”研究[D]. 程小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9
[4]《西山纪游图卷》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影响[D]. 姚善恩.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明代中期文人雅集题材绘画研究[D]. 聂宝颖.曲阜师范大学 2017
[6]沈周纪游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D]. 张鹏飞.河南师范大学 2017
[7]明代苏州画家笔下的江南日常生活[D]. 周一丹.苏州大学 2017
[8]文嘉绘画研究[D]. 李琪.华东师范大学 2013
[9]论明代中后期吴中纪游山水画的兴盛与文人审美趣味的嬗变[D]. 时浩.扬州大学 2012
[10]沈周纪游题材山水画研究[D]. 申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5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5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