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搏斗的艺术——滇国石寨山“二虎噬猪铜扣饰”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22:00
  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墓葬群出土的动物搏斗类青铜扣饰,动物造型写实、生动、劲健,富有生命之美与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石寨山"二虎噬猪铜扣饰"造型艺术的研究分析,对其铸造方式、空间关系、装饰细节进行分别阐释,反映出古代滇人同自然的和谐关系与朴素的美学造物思想。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 2020,(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搏斗的艺术——滇国石寨山“二虎噬猪铜扣饰”造型研究


ˉ二虎噬猪铜扣饰(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青铜


ˉ商后期“亚酌”青铜钺,西周早期何尊,西周早期牺尊

鎏金


铜扣饰空间造型中的八只虎爪,分布在野猪身体的不同部位,前面的六只虎爪呈现出三三两两的疏密关系,后面的两只,一只虎爪完全隐藏在野猪背面,匠人由此调动观者的想象力;另一只虎爪从野猪后腿的背面伸出来,死死地抓握住野猪的后腿,表现出猛兽捕食的特点,造型与空间布局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类似动物搏斗造型的铜扣饰,还有“二豹噬猪铜扣饰”“鎏金二豹噬猪铜扣饰”等(图2),在这类铜扣饰的有限空间里,匠人安排几只动物相互噬咬缠斗,以大型猛兽之间的激烈搏斗作为主体,附加蛇作为空间设计的安排,通过动物前后交叉的四肢、扭曲的蛇以及蛇状的尾巴的动态组织关系,设计联动猛兽主体之间搏斗的造型关系,分割空间、协调层次、平衡力度,使造型联系紧密、空间结构合理、情节紧张有序、主题明确突出。现实中很难遇到类似虎、猪、蛇三种动物同时噬咬缠斗的画面,铜扣饰表现的这类动物造型组合,是工匠们的主观设计创作,体现了他们对空间造型语言的把握与运用。铜扣饰塑造的动物爪子、耳朵、皮毛,体现了造型的细节美。野猪由于惊惧,耳朵会竖立起来,全身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老虎捕捉猎物,耳朵贴伏脑后,为了增强攻击力和避免受伤,虎爪掌面张开,露出利爪,深深嵌进野猪的皮肉里,野猪皮开肉绽。野猪、老虎、蛇身上的装饰不同,运用点、线、面的装饰语言设计形成各自的肌理特征,并根据动物身体的起伏关系,对不同部位、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单元进行装饰,运用直线、曲线,形成不同的排线角度、疏密关系和组合纹样(图3),表现不同皮毛的质感、肌理。野猪的皮毛、鬃毛装饰成细短线,有别于猛虎斑纹的条纹装饰,野猪全身、虎爪皮毛的细短线与虎身上的条纹装饰,形成阴刻与阳纹装饰上的区别,丰富了动物造型表面的肌理效果。动物属性、习性不同,动物造型细节迥异,正是由于造型细节的塑造,渲染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增强了造型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形式美[J]. 田自秉.  装饰. 2008(01)
[2]古滇青铜扣饰的形成和艺术特色[J]. 田小雯.  民族艺术研究. 1990(05)
[3]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J]. 张增祺,王大道.  考古学报. 1975(02)



本文编号:3467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67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