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漓江流域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09:00
云计算、物联网等大数据时代如浪潮般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其逐渐改变着社会公众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相关研究领域。网络信息其数据具有易获取,且样本量大、其来源分布较广等特点。因此,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大批量地获取旅游资源属性数据,将其与传统数据源属性指标结合,能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获取了研究所需的全部旅游资源评价对象及其新数据源属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构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相应评价,在评价基础上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分析方法,对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情况进行探索性分析,最后,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优化的相关对策。主要研究发现与成果如下:(1)参与统计的有效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点共369个,划分为3大主类,16个亚类和89个基本类,在三大主类旅游资源点数量上,休闲活动类与人文景观类相等为141个,明显多于自然景观类(87个)。在各区县的资源类别数量中,阳朔县的旅游资源类别数量最多,其次是临桂区,而叠彩区和平乐县的旅游资源组成结构较为单一。漓江流域的自然景观类综合评价值最...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年期刊文献发表量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论文63671995旅游资源评价592007management4531997层次分析法482005impact5412006生态旅游432001naturalresource6292001资源评价352008protectedarea7292002生态旅游资源332011ecosystemservice8212006综合评价322009conservation9211992旅游272010sustainabledevelopment10202004评价体系242009tourismdevelopment11142006定量评价222009nationalpark12132003旅游开发182011localcommunity13121998开发172008sustainability14112007评价模型162008landuse15112008可持续发展162011resource图1-2中文关键词时间轴图谱1.4.2旅游资源评价国内研究进展(1)评价内容部分学者对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见表2-4,其中评价内容主要分为资源类型和评价客体性质。从资源类型来看可以划分为乡村[2-3](唐黎等,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论文101.4.4旅游空间结构可视化分析外文文献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时间限定为1992-2019年,在高级检索中模式中输入TS=(TourismSpatialStructure),选择SCI-EXPANDED(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和SSCI(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数据库中检索到259篇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以“旅游空间结构”为主题词,共检索到516篇文献。外文文献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远早于中文文献,1993年已有相关文献,但发展较为缓慢,相比之下国内研究文献数量从2006年之后快速发展,2006年至2018年期间年发表文量均超过30篇,且在2010年到达顶峰值(52篇),见图1-3。外文文献关键词的时间轴图谱见图1-4,研究主要关注tourism、conservation、socialnetworkanalysis等内容,成果主要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S》、《ENVIRONMENTALSTUDIES》《HOSPITALITYLEISURESPORTTOURISM》《GEOGRAPHY》等期刊上。中文关键词时间轴图谱如图1-5所示,学者主要关注空间结构、旅游空间结构、旅游流、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内容,其成果主要发表在《经济地理》、《资源开发与市撤、《地理科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期刊上。图1-3年期刊文献发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李宁,王浩宇,王金叶,黄良珂.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9(03)
[2]1985-2014年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 林增学. 中国岩溶. 2019(03)
[3]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J]. 李磊,陆林,穆成林,孙小龙. 经济地理. 2019(05)
[4]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J]. 张雪莹,张正勇,刘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1)
[5]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曹灿明,段进军. 西北人口. 2018(06)
[6]宁波市宁海县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效应研究[J]. 梁玥琳,胡孟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东港市耕地质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J].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 土壤通报. 2018(05)
[8]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旅游资源价值空间差异评价[J]. 张永勋,闵庆文,李先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7)
[9]晋中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优化[J]. 冯亮,党红艳,金媛媛. 经济问题. 2018(07)
[10]基于AHP和熵权TOPSIS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J]. 卢富然,陈建宏. 黄金科学技术. 2018(03)
博士论文
[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胡金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钟泓.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于玲.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柳州市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 范彬彬.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D]. 查小磊.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AHP-熵值法的福建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 王晓真.福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77494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年期刊文献发表量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论文63671995旅游资源评价592007management4531997层次分析法482005impact5412006生态旅游432001naturalresource6292001资源评价352008protectedarea7292002生态旅游资源332011ecosystemservice8212006综合评价322009conservation9211992旅游272010sustainabledevelopment10202004评价体系242009tourismdevelopment11142006定量评价222009nationalpark12132003旅游开发182011localcommunity13121998开发172008sustainability14112007评价模型162008landuse15112008可持续发展162011resource图1-2中文关键词时间轴图谱1.4.2旅游资源评价国内研究进展(1)评价内容部分学者对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见表2-4,其中评价内容主要分为资源类型和评价客体性质。从资源类型来看可以划分为乡村[2-3](唐黎等,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论文101.4.4旅游空间结构可视化分析外文文献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时间限定为1992-2019年,在高级检索中模式中输入TS=(TourismSpatialStructure),选择SCI-EXPANDED(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和SSCI(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数据库中检索到259篇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以“旅游空间结构”为主题词,共检索到516篇文献。外文文献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远早于中文文献,1993年已有相关文献,但发展较为缓慢,相比之下国内研究文献数量从2006年之后快速发展,2006年至2018年期间年发表文量均超过30篇,且在2010年到达顶峰值(52篇),见图1-3。外文文献关键词的时间轴图谱见图1-4,研究主要关注tourism、conservation、socialnetworkanalysis等内容,成果主要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S》、《ENVIRONMENTALSTUDIES》《HOSPITALITYLEISURESPORTTOURISM》《GEOGRAPHY》等期刊上。中文关键词时间轴图谱如图1-5所示,学者主要关注空间结构、旅游空间结构、旅游流、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内容,其成果主要发表在《经济地理》、《资源开发与市撤、《地理科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期刊上。图1-3年期刊文献发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李宁,王浩宇,王金叶,黄良珂.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9(03)
[2]1985-2014年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 林增学. 中国岩溶. 2019(03)
[3]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J]. 李磊,陆林,穆成林,孙小龙. 经济地理. 2019(05)
[4]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J]. 张雪莹,张正勇,刘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1)
[5]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曹灿明,段进军. 西北人口. 2018(06)
[6]宁波市宁海县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效应研究[J]. 梁玥琳,胡孟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东港市耕地质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J].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 土壤通报. 2018(05)
[8]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旅游资源价值空间差异评价[J]. 张永勋,闵庆文,李先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7)
[9]晋中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优化[J]. 冯亮,党红艳,金媛媛. 经济问题. 2018(07)
[10]基于AHP和熵权TOPSIS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J]. 卢富然,陈建宏. 黄金科学技术. 2018(03)
博士论文
[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胡金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钟泓.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于玲.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柳州市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 范彬彬.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D]. 查小磊.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AHP-熵值法的福建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 王晓真.福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77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7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