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环境下wifi解决方案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环境下wifi解决方案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爆发式增长,用户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多,公共场所部署wifi已然稀疏平常。然而在商场、医院、会议场所等无线站点密集的高密度环境,分布式或普通的AC+AP的架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1)管控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全网资源进行合理分配;2)不能提供网络运行状态的全局呈现;3)可拓展性差,分布式组网方式或常见的AP+AC产品并不能提供完善、可用性强的接口,以便上层进行应用开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的集中控制wifi架构ECWLAN,AP负责数据的转发及sta发现等少量管理功能,控制器负责准入管理,全网状态的获取及存储,功率、信道等无线资源的合理分配。SDN控制器负责用户权限的管理及部分链路参数的获取。AP与控制器之间通过自定义的通信协议OpenManagement进行消息交互与命令传递。AP接收到除beacon、probe request以外的管理帧后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做相应处理,将处理结果反馈给AP。该架构提供了对AP做集中管控的北向接口,通过控制器北向接口可对AP信道、功率、SSID、密钥进行配置,同时可获取每个AP的链路状况,负载状况,这些统计信息是信道分配、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在密集环境下,传统的信道分配方式不能从全局角度出发做优化,算法的数据来源受到局限,仅仅使用正交信道使得全网频谱利用率低,由于正交信道数量有限,在某些场景下,仅使用正交信道容易出现相邻AP工作于相同信道,干扰严重。论文在ECWLAN架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权图着色的信道分配算法ECWLAN-CA(ECWLAN Channel Allocation),该算法允许AP处于部分重叠的频段,利用图着色思想解决信道分配问题。AP作为顶点,两个AP之间若存在潜在的干扰,那么认为这两个顶点之间存在边,根据交叠区域的sta数量,以及两个AP信道的理论干扰因子定义了交叠区域的sta受干扰程度,并将交叠区域所有sta受干扰程度之和作为这条边的权重。利用贪婪算法得到最优解。为了验证算法的合理性,本文用C++实现了wifi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支持AP发现,支持CSMA/CA,在该仿真模型基础上实现LCCS、ECWLAN-CA算法,通过比较,发现ECWLAN-CA算法可有效改善交叠区域sta的受干扰状况,大部分场景中提高局域网的吞吐量。
【关键词】:wifi 集中控制 图着色 信道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缩略词表15-16
- 第一章 绪论16-21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16-17
- 1.1.1 高密度环境下传统WLAN架构存在的问题16-17
- 1.1.2 合理分配信道的重要性17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17-18
- 1.2.1 无线局域网的产生与发展17
- 1.2.2 新型无线局域网架构的研究现状17-18
- 1.2.3 信道分配算法的研究18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18-19
- 1.4 论文组织结构19-21
- 第二章 WLAN相关技术研究21-31
- 2.1 Hostapd代码解析21-22
- 2.2 手机连接AP过程描述22-24
- 2.3 SDN用于无线网络24-25
- 2.3.1 SDN介绍24-25
- 2.3.2 SDN用于无线网络带来的好处25
- 2.4 集中控制的WLAN架构研究25-28
- 2.4.1 集中控制模式为WLAN带来的好处25-26
- 2.4.2 ODIN架构26-27
- 2.4.3 CloudMAC架构27-28
- 2.4.4 CROWD架构28
- 2.5 频谱资源分配研究现状28-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集中控制模式下WLAN架构设计与实现31-57
- 3.1 总体架构设计31-34
- 3.2 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34-37
- 3.2.1 控制器总体架构34-35
- 3.2.2 South Agent35-36
- 3.2.3 包处理线程36-37
- 3.2.4 北向接口37
- 3.2.5 数据库设计37
- 3.3 AP设计与实现37-39
- 3.3.1 AP总体架构37-39
- 3.4 OpenManagement协议设计39-42
- 3.4.1 消息整体格式39-40
- 3.4.2 AP管理消息40-41
- 3.4.2.1 AP对控制器注册请求消息格式40-41
- 3.4.2.2 控制器向AP发送配置信息消息格式41
- 3.4.2.3 AP统计信息请求及统计信息响应消息格式41
- 3.4.2.4 AP配置请求及响应41
- 3.4.3 sta管理消息41-42
- 3.4.4 连接管理42
- 3.5 部分管理流程设计42-47
- 3.5.1 系统初始化流程42-44
- 3.5.2 sta接入流程44-46
- 3.5.3 诱导sta快速切换信道46-47
- 3.6 实验及数据分析47-56
- 3.6.1 实验场景47-48
- 3.6.2 AP注册功能测试48-50
- 3.6.2.1 测试方法48
- 3.6.2.2 测试结果48-49
- 3.6.2.3 结果分析49-50
- 3.6.3 接入功能测试50-51
- 3.6.3.1 测试方法50
- 3.6.3.2 测试结果50-51
- 3.6.3.3 结果分析51
- 3.6.4 ECWLAN转发性能测试51-52
- 3.6.4.1 测试方法51-52
- 3.6.4.2 测试结果52
- 3.6.4.3 结果分析52
- 3.6.5 AP信道切换功能测试52-53
- 3.6.5.1 测试方法52
- 3.6.5.2 测试结果52-53
- 3.6.6 未关联sta数目统计功能测试53-54
- 3.6.5.1 测试方法54
- 3.6.5.2 测试结果54
- 3.6.7 利用CSA诱导sta切换信道性能测试54-56
- 3.6.6.1 测试方法54-55
- 3.6.7.2 测试结果55-56
- 3.6.7.3 结果分析56
- 3.7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集中控制模式下信道分配算法研究57-85
- 4.1 信道分配算法设计57-72
- 4.1.1 信道分配方法调研57-61
- 4.1.1.1 分布式信道分配方法57-60
- 4.1.1.2 集中控制模式下信道分配算法60-61
- 4.1.2 高密度环境下使用部分重叠信道的优势61-62
- 4.1.3 信道间干扰因子定义与计算62-63
- 4.1.4 ECWLAN-CA算法概述63-64
- 4.1.5 图的抽象64-67
- 4.1.6 变量定义67-68
- 4.1.7 算法触发条件68-69
- 4.1.8 初始化过程69-70
- 4.1.9 图着色过程70-72
- 4.1.11 算法分析72
- 4.2 仿真模型设计72-77
- 4.2.1 仿真平台设计73
- 4.2.1.1 集成化仿真软件介绍73
- 4.2.2 miniWSM平台设计73-77
- 4.2.2.1 仿真平台运行过程74-75
- 4.2.2.2 CSMA/CA模块设计75-77
- 4.3 仿真场景及结果分析77-83
- 4.3.1 sta数量的增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78-81
- 4.3.1.1 场景部署与信道分配78-79
- 4.3.1.2 网络性能评估79-81
- 4.3.2 间隔不变,AP覆盖范围的增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81-82
- 4.3.3 sta权重影响AP的信道分配82-83
- 4.4 本章小结83-8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5-87
- 5.1 总结85-86
- 5.2 展望86-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晓建;;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技术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05期
2 李旭,宋俊德,刘峰,马莉,宋梅;信道分配策略的研究与比较[J];电讯技术;2000年01期
3 秦好亮,曹达仲;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信道借用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1年10期
4 党安红,汤俊雄,朱世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的优化信道分配模型[J];电子学报;2003年07期
5 邵世祥,倪志,吴志忠;改进组合遗传算法的信道分配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戴明;;浅析“买码”话务拥塞中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的优化[J];信息通信;2008年05期
7 张韬;;无线网络中的在线信道分配问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S1期
8 汪晓建;;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09年05期
9 申冬冬;邓飞其;;无线Mesh网络一种基于拓扑的多射频多信道分配[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Z琦;李宏建;何新贵;徐明;;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局部信息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智勇;史焱;张更新;马刈非;;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学东;李建东;;基于业务预测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算法[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涛;王长林;;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分配[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秦好亮;曹达仲;;基于改进Hopfield神经网络的信道分配优化[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罗永江;郦苏丹;;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分析[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胡南;王军;闫志刚;;无线网络接纳挖制与信道分配策路跨层优化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小霞;忻展红;;GSM网络中切换呼叫优先的信道分配方案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8 王永华;詹宜巨;余松森;杨健;;一种密集RFID读写器环境下信道分配算法[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高桂友;;小容量数字微波信道按申请分配初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10 朱立东;吴诗其;;无线蜂窝网络中的一种基于排队模型的信道分配策略[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新胜 尤肖虎;合理规划超3G无线资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2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李翔;解析TD—SCDMA高频谱利用率[N];通信产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妍;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向阳;可见光通信MIMO-OFDM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李曦达;基于拓扑控制与信道分配的无线传感网性能优化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韦沙;基于分布式约束满足算法的无线信道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晶;多接口无线网络信道分配与路由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金冬成;无线Mesh网络路径选择协议和信道分配方案的研究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云春;无线网状网中的吞吐量分析与信道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毕坤;无线网络中的信道分配和路由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赵方明;无线异构网络信道分配方案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董燕;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小月;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分配及节能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凯;密集Wi-Fi网络集中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勇;基于OFDM的PLC系统中信道估计与信道分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飞龙;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云乐;无线Mesh网络中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悦;无线自组网信道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涛;Wi-Fi系统中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理可;公众接入网络中基于信息感知的交叠信道分配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殷昌盛;无线Mesh网中多信道分配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强敏娜;TD-LTE系统下行PDSCH信道EVM测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环境下wifi解决方案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7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