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BF网络逼近与鲁棒容错的列车自适应粘着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RBF网络逼近与鲁棒容错的列车自适应粘着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列车运行安全 粘着机理 最优粘着控制 变步长搜索 RBF网络逼近 自适应控制 鲁棒容错控制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在高速列车方面发展迅猛,尤其是在铁路建设、铁路装备和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由于我国铁路路网规模庞大、沿线地形复杂多变、各地气候不尽相同,并且随着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列车的运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与牵引系统中粘着控制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针对高速列车动力学建模时引入的不确定扰动和列车由于机械疲劳、磨损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牵引效率下降的状况,进行研究并设计可靠的粘着防滑控制策略来保证列车稳定安全的运行。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四部分:(1)首先详细阐述了轮轨间粘着机理,在微观角度研究了轮轨粘着过程,并分析了轮轨粘着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高速列车在实际复杂环境下运行时受到的各种不确定时变扰动,列车模型中引入了未知时变干扰项,对列车创建了更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2)考虑到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提高轮轨间粘着利用率,本文中高速列车最优粘着控制采用渐近跟踪的控制方式来提高轮轨间粘着利用率。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搜索算法来搜索期望跟踪目标,它不依赖于列车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仅与列车自身运行状态有关。相较于常规的搜索算法,改进的变步长搜索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都有较大的优势。(3)列车动力学模型中干扰的引入,虽然使列车粘着系统模型更加精确,但是也加大了粘着控制策略的设计难度。针对未知扰动的处理,本文采用RBF网络来逼近未知扰动项,设计出基于不确定逼近的RBF网络自适应粘着控制策略,并给出所设计的粘着控制策略在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证明分析。(4)鉴于列车动态模型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外部运行环境的时变扰动性,同时将粘着控制系统执行设备的故障状况考虑进来,本文设计的改进型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避免了控制器工作点不连续可能造成的控制策略异常的缺陷,并且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分析法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做出了稳定性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粘着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上述方案都在MATLAB环境下完成了数字仿真试验。文章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做出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 粘着机理 最优粘着控制 变步长搜索 RBF网络逼近 自适应控制 鲁棒容错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84.4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粘着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3-16
- 1.3 粘着防滑控制技术研究分析16-17
- 1.4 主要工作17-19
- 2 粘着机理和高速列车动力学建模研究19-37
- 2.1 轮轨粘着基本理论19-23
- 2.1.1 粘着机理研究19-20
- 2.1.2 粘着特性研究20-22
- 2.1.3 粘着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22-23
- 2.2 高速列车最优粘着控制系统建模设计23-36
- 2.2.1 高速列车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的研究24-27
- 2.2.2 牵引转矩观测器设计27-29
- 2.2.3 变步长搜索算法设计29-36
- 2.3 本章小结36-37
- 3 基于不确定逼近的RBF网络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37-49
- 3.1 包含未知扰动的高速列车模型建立37-39
- 3.2 高速列车动态模型中扰动部分的RBF网络逼近39-40
- 3.3 控制器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40-43
- 3.4 仿真验证43-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4 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49-63
- 4.1 高速列车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49-51
- 4.2 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设计51-53
- 4.3 稳定性证明53-56
- 4.4 仿真验证56-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5 总结与建议63-66
- 5.1 研究工作总结63-64
- 5.2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64-66
- 参考文献66-69
- 图索引69-70
- 表索引70-72
- 学位论文数据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惠民;;轮轨摩擦改进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8年12期
2 翟婉明;铁路轮轨高频随机振动理论解析[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3 夏富杰,詹斐生,张卫华;轮轨几何接触的通解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8期
4 张卫华,周文祥,陈良麒,金学松,黄丽湘;高速轮轨粘着机理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0年02期
5 赵国堂,田越,刘铁,赵钢;轮轨水平力连续测试技术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0年03期
6 姜向东;有关铁路轮轨噪声问题的探讨[J];中国铁路;2000年10期
7 覃为刚,唐怀平;轮轨水介质粘着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俞展猷;轮轨磨耗机理与轮轨润滑[J];铁道机车车辆;2000年05期
9 金学松,沈志云;轮轨滚动接触力学的发展[J];力学进展;2001年01期
10 曾京,胡松;轮轨摩擦碰撞及脱轨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琼;臧其吉;;关于轮轨滚动摩擦机理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沈钢;H.Chollet;叶志森;;轮轨外形及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赵鑫;温泽峰;金学松;;表面不平顺对轮轨滚动摩擦温度场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敬伟;王夏搆;;轮轨粘着-蠕滑特性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文健;郭俊;刘启跃;;轮轨磨损与滚动疲劳裂纹损伤关系及预防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启跃;王夏秋;;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匹配问题探讨[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张氢;胡晔;陆青;陈荔新;刘刚;;自动化码头电动小车的轮轨粘着影响因素分析[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石磊;;二元结构固体润滑装置在机车轮轨减磨上的应用[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9 张良威;李芾;;影响重载货车轮轨磨耗的曲线几何参数研究[A];实践 开拓 创新——2008年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与轮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高学军;李映辉;高庆;翟婉明;彭阳华;;基于Sato模型的轮轨非线性稳定性与分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通讯员 杨晓文;引进国际新技术 根治轮轨摩擦顽症[N];人民铁道;2013年
2 ;中低速磁浮是交通安全和环保发展的撒手锏[N];人民政协报;2012年
3 李富永;京沪线为何选用轮轨技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田音;京沪高速铁路缘何青睐轮轨技术[N];经理日报;2003年
5 沈颖;高速轮轨遭遇经济难题[N];南方周末;2003年
6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法国轮轨高速谱新篇[N];人民日报;2001年
7 王京一;京沪高铁轮轨技术占上风[N];经理日报;2005年
8 记者 邵斌;专家攻克高速铁路关键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柯言;骨气、勇气与能力[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基于有限元法的轮轨蠕滑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周文祥;非正交系坐标测量机理论及轮轨外形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宋颖;高速车轮失圆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申鹏;轮轨黏着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农汉彪;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马心坦;轮轨滚动噪声预测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王文健;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耦合关系及预防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海平;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建模、预测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肖杰灵;客货混跑铁路钢轨非对称打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南;基于超声波的轮轨界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黄洁;不同法向载荷下轮轨材料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曹亚博;重载货车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白雪;踏面形状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磨耗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丁昊昊;轴重和速度对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志远;高速动车驱动系统动力学及轮轨粘滑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迪来;轮轨局部激扰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宇;车轮失圆激扰下的轮轨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应忠良;变轴重工况下轮轨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姚治锋;大轴重货车道岔通过性能及轮轨动态作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57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