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的推广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的推广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课间操的认识不仅仅在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更多的是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倡导正好给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机会,加快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可以利用小学大课间操的时间,充分发挥体育艺术类项目内容多、形式活的特点,开展特色小学大课间,培养出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爱上运动,从而达到强生健体的目的。与以前大课间内容不一样的是,体育艺术类项目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让学生们学会创造美、表现美和欣赏美,以达体育和美育相结合的功效。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小学在大课间开展体育艺术类项目进行分析,探究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的推广路径研究,结果如下:1.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大课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表现,满足了学校工作发展的各种需求,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全面提高。2.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大部分体育老师对体育艺术类项目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认为其进入小学大课间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推广该项目,可以给校园文化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3.影响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学校的推广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工作量大、参加培训少和天气气候等因素。其中,学校支持力度、师资力量、老师和学生对项目的认知度是制约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大课间推广的主要因素。4.本研究通过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调查研究显示,它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宜于在全国的小学大课间推广普及。
【关键词】:体育艺术类项目 小学 大课间 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前言8-10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0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0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0-12
- 2.1 研究对象10
- 2.2 研究方法10-12
- 2.2.1 文献资料法10
- 2.2.2 调查问卷法10-11
- 2.2.3 实地调查法11
- 2.2.4 专家访谈法11
- 2.2.5 逻辑分析法11
- 2.2.6 数理统计法11-12
- 3.研究结果与分析12-26
- 3.1 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大课间的必要性12-13
- 3.1.1 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需求12
- 3.1.2 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需求12
- 3.1.3 课间操创新发展的需求12
- 3.1.4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12-13
- 3.1.5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求13
- 3.2 小学大课间的现状13-19
- 3.2.1 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基本情况13-15
- 3.2.2 课间操锻炼的情况15-16
- 3.2.3 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各学校的开展的情况16-17
- 3.2.4 学生对大课间操活动的态度17-18
- 3.2.5 体育教师对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大课间的认知与希望18-19
- 3.3 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大课间开展的内容19-22
- 3.3.1 操类19-20
- 3.3.2 舞类20-22
- 3.4 影响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开展的主要因素22-23
- 3.4.1 学校重视程度不足22
- 3.4.2 操舞编排能力不够全面22
- 3.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体育艺术类项目认知度22-23
- 3.5 体育艺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大课间的推广路径23-26
- 3.5.1 国培平台进行推广24
- 3.5.2 提高学生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认知24
- 3.5.3 采取有效手段、有效方法丰富大课间内容24
- 3.5.4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24-25
- 3.5.5 体育教师之间加强交流25
- 3.5.6 建立多样化的推广模式25-26
- 4.结论与建议26-28
- 4.1 结论26-27
- 4.2 建议27-28
- 致谢28-29
- 参考文献29-32
- 附件32-3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建辉;体育艺术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江苏高教;2003年02期
2 张玉娟;文武;;体育艺术化形成表象及价值功能[J];企业家天地;2008年10期
3 杨珏;;体育艺术专业师资状况调查[J];南方论刊;2010年09期
4 李敏;马鸿韬;;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体系构建——“体育艺术”概念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贡勇强;;浅谈体育艺术化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11期
6 刘宁;;体育艺术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探索[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年04期
7 廖建强;;探究我国体育艺术类项目教学的问题与现象[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7期
8 韦画世;;论体育艺术对文化的贡献[J];芒种;2012年17期
9 蒲守木,张建军;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吴建平;崔国文;;论体育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鸿韬;李敏;吴梦晗;;体育艺术基本理论构建与学科建设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敏;;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田文斌;殷超;;体育艺术类项目衍生分化的特征解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uG;明年取消体育艺术加分项目[N];联合时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刘敏;立云和她的体育艺术中心[N];中国体育报;2000年
3 记者 童凯 通讯员 严爱国 周海林;我市试推行“体育艺术2+1”[N];泰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韩丽平;哈尔滨调整2014年中考体育艺术类政策性加分录取政策[N];黑龙江日报;2014年
5 记者 郑茂;龙井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N];延边日报(汉);2011年
6 记者 张建新邋王宇丹;天津:中考体育艺术等特长生不再加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陈敏 苏泽庭 黄治 周均悦;宁波体艺教育走出一条特色路[N];宁波日报;2010年
8 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孙世杰;山东高密 体艺“2+1”覆盖城乡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记者沈雪梅 实习生戴小梅;体育艺术“2+1项目”开始试点[N];南通日报;2009年
10 韩福魁;奏响时代教育的恢弘乐章[N];本溪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雷;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滑岩;体育艺术2+1背景下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体育特长培养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朱罗娜;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小学大课间的推广路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3 宋晓玉;体育艺术类项目表演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杜凯;成都市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项目开展状况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丹丹;福建省高校体育艺术类项目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6 赵丽娜;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敏;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初探[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丁小红;对我国三所体育院校表演(体育艺术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邱建钢;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黄灿;四川新辰体育艺术学校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736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73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