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的徐州矿区居住区室外风环境品质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值模拟的徐州矿区居住区室外风环境品质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徐州矿区 居住区 数值模拟 室外风环境 优化策略
【摘要】:矿区居住区与普通的居住区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建筑年代早、地处空旷郊区、布局单一、绿化不足、粉尘污染严重等等,风环境较为恶劣。本文以徐州市矿区居住区为例,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矿区特殊的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矿区总体规划、典型布局形式以及围墙、绿植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首先,对徐州市工矿城镇的矿区居住区的建筑特点、布局特征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调研,并结合矿区的特殊工作状况和居民生活习惯,对矿区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徐州市气候特征以及各季节风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四种对徐州较为不利的风环境情况。在总结国内外风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风环境评价标准。然后,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新河矿、张集矿、庞庄矿三个矿的四个居住区,根据实际建筑情况建立三维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合理简化,使用PHOENICS软件对其风环境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仿真结果,总结归纳其风环境特点,对比分析住区建筑形态以及布局形式等对风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室外风环境进行量化评价,得出了矿区风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根据风环境评价指标和模拟结果,对徐州矿区总体规划及选址、矿区居住区规划设计、围墙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在风环境研究中高效、直观、准确的特点,以徐州矿区居住区为例,对其风环境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为矿区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及改造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徐州矿区 居住区 数值模拟 室外风环境 优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TU119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8
- 变量注释表18-19
- 1 绪论19-29
- 1.1 课题背景19-2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4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4-26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26-29
- 2 矿区居住区现状及徐州风环境分析29-46
- 2.1 徐州矿区居住区现状29-35
- 2.2 徐州风环境特点及不利工况的确定35-41
- 2.3 居住区的风环境评价标准41-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3 模拟软件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46-53
- 3.1 模拟软件的选取46-48
- 3.2 几何模型的建立48-49
- 3.3 数值模型的建立49-51
- 3.4 本章小结51-53
- 4 矿区居住区的风环境模拟53-85
- 4.1.新河矿居住区的风环境模拟53-61
- 4.2 张集矿居住区的风环境模拟61-72
- 4.3 庞庄矿居住区的风环境模拟72-79
- 4.4 徐州矿区居住区风环境总结79-84
- 4.5 本章小结84-85
- 5 徐州矿区居住区室外风环境优化策略85-106
- 5.1 矿区的总体规划及居住区选址85-89
- 5.2 矿区居住区规划89-98
- 5.3 矿区居住区围墙设计98-101
- 5.4 矿区居住区的绿化设计101-105
- 5.5 本章小结105-106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106-109
- 6.1 研究总结106-107
- 6.2 研究展望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2
- 作者简历112-11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霞;张炜;朱忠业;;谈具有“社区”内涵的现代小城镇居住区规划[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2 彭茜;;关于居住区规划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3 闫海红;李霞;李芳;侯大令;;给居住区规划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4 薛国强;杨耀辉;;对居住区停车设计的新思考[J];甘肃科技;2006年07期
5 李晓东;;居住区中的住宅与场地环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1期
6 王坚;;居民认知能力对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5期
7 孟锦;;影响居住区规划方案的主要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08年10期
8 吴龙生;;浅析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J];甘肃科技;2008年16期
9 夏国毅;;刍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09年25期
10 周新苗;黄响东;;探讨未来居住区的结构模式设想[J];科技资讯;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由“同煤两区改造新建居住区规划”引发的再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德涵;王庆;吴晟;谢远骥;孙克放;涂英时;陶滔;;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赵瑞峰;冯敏;刘书强;;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俊华;;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惃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正楠;邹涛;;生态居住区规划中的环境控制因素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镝;;院落构图、三维空间及动态景深——居住区规划中的情境三要素[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7 裴凡伟;陈宇;;居住区规划规范及指标体系应用研究的创新思考——对《大寺新家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苗志坚;胡惠琴;;居住区生活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协调发展[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碧颖;;北京方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10 任清凤;吴大群;;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志成;华明双港新家园居住区开工建设[N];天津日报;2007年
2 王文生 陈树庆;山东寿光出台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意见[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陈经光;建设人性化居住区[N];江淮时报;2005年
4 陈海保;京城自然生态下的“私密花园”[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邓卫;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小区单一模式[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禾子;住宅典范 天津华苑居住区碧华里小区[N];中国贸易报;2000年
7 同煤集团公司晋华宫矿建安公司 麻忠;居住区规划概述[N];山西科技报;2012年
8 汲传排;商品房售前须公示配套设施[N];北京日报;2004年
9 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建设人性化的城市居住区[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袁林、赵占木;路北办借力三年大变样打造新路北[N];衡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丞;基于规划要素的居住区热环境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张智;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东瑶;降低邻避设施对居住区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赵旭菁;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居住区坐憩环境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康;居住区商业设施动态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朱鹏屹;西安明月弘城汉式文化居住区的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鑫;基于CFD技术的居住区室外风环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张澄溪;山西省地域性居住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琪;济南市旧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8 张辉;邢台居住区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研究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9 席强;中小城镇居住区可持续建设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赵倩;基于数值模拟的徐州矿区居住区室外风环境品质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0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78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