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重庆主城区“60-80建”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21:26

  本文关键词:重庆主城区“60-80建”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60-80建 工矿企业 单位制老旧住区 住区外环境 更新设计


【摘要】:在如今瞬息万变、日益剧增的城市组织体系中,“更新”越来越成为保证一个城市持续、有机、稳步前进的发展方式,老旧住区作为“大城市”中的“小社会”,在复杂而庞大的城市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角色。重庆,在20世纪60-80年代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工业积淀的城市,于大量工厂南迁的时代背景下,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于厂区周边兴建了一大批单位制住区,这些住区在城市结构的演变下逐步被纳入重庆主城的范围内,并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及住房建设的调整逐渐由兴旺走向衰落,由衰落走向转型。如今,这类住区正面临着来自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文化等多层面的压力,并与城市的革新建设、社会的体制提升、乃至于环境的持续发展都形成了诸多鲜明且日益剧增的矛盾。虽承载着山城辉煌的工业文化轨迹,记录着山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记忆,但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飞速发展的步伐。本文以重庆主城区内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大型工矿企业单位制老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城市的整个老旧住区体系中极具跨时代性和地域性。试图站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视角,以关注住区自身的环境动态演变和住区居民的行为活动需求为切入点,审视并分析了该类住区外环境各大组成要素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参考并权衡了住区实际使用人群对其外环境的评价及建议,借助相关住区更新理论研究作为更新设计指导,以期为山地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更多样更广泛的技术支持。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对主城范围内的该类老旧住区进行整体数量统计,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住区分别进行物质环境的实地调研和居民构成的问卷调查,前者从住区的整体布局、建筑形式、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绿化环境、服务设施及文化主题七大方面入手,总结各自的现状特征,作为住区外环境更新的现状基础。后者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住区居民结构的年龄衰老化、家庭小型化、职业多元化及收入低廉化四大特征,并采用定点观察记录住区居民行为在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交往性、归属性及参与性六大使用需求下所呈现的问题,以此作为住区外环境更新的实践依据。第二,综合住区外环境的物质现状和人群需求,予以特征及问题的总结,以山地住区特有的地形、气候、景观环境为依托,在权衡各领域就该类住区所构建的更新目标之下,以“有机更新”、“人居环境”、“需求层次”、“外部空间”、“生态住区”、“文化景观”六大理论作为住区外环境更新重构的指导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空间共享、文脉复兴、生态节约六项住区更新设计原则。第三,就住区外环境的布局、建筑、交通、空间、绿化、设施及文化七大构成要素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及改造措施。优化住区功能布局,居住为主商业辅助;依照年限梳理住宅,延长基地使用寿命;强化房屋建筑立面,提倡节能材料使用;实行开放道路体系,构建立体交通系统;丰富空间活动项目,凸显山城空间特质;挖掘环境绿化潜能,完善环境设施配置;同时,注重住区文化主题的营造,刺激住区人文精神的复苏。第四,通过上述就重庆“60-80建”大型工矿企业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的现状调研、问题分析及更新对策的梳理,总结出以下结论,即已改造住区侧重公建配备,交通设施基本完善,空间及绿化尚有不足;住区环境特征显著、矛盾突出,文化底蕴历程长远,邻里情怀积淀深厚,居民需求不橽人望,更新重构迫在眉睫;更新策略注重现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空间营造的交往与共享;更新措施侧重行为活动的关怀与满足,新旧载体的融合与创新。并对住区未来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及建议。
【关键词】:60-80建 工矿企业 单位制老旧住区 住区外环境 更新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1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4
  • 1.1.1 社会背景13
  • 1.1.2 地域背景13-14
  • 1.1.3 文化背景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义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15-17
  • 1.3.1 单位制住区15-16
  • 1.3.2 重庆“60-80建”单位制老旧住区16
  • 1.3.3 住区外环境16-17
  • 1.3.4 住区更新设计17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17-18
  • 1.4.1 研究对象与范围17
  • 1.4.2 研究内容17-18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18-22
  • 1.5.1 研究方法18-20
  • 1.5.2 研究框架20-22
  • 2 住区更新历程及相关理论研究22-36
  • 2.1 住区更新历程研究22-27
  • 2.1.1 国外住区更新22-24
  • 2.1.1.1 发展历程22-23
  • 2.1.1.2 案例分析——德国WISMAR OST住区环境景观更新23-24
  • 2.1.1.3 更新模式24
  • 2.1.2 国内住区更新24-26
  • 2.1.2.1 发展历程24-25
  • 2.1.2.2 案例分析——沈阳铁西工人住区更新改造25-26
  • 2.1.2.3 更新模式26
  • 2.1.3 重庆住区更新26-27
  • 2.1.3.1 发展历程及更新方式26-27
  • 2.2 相关领域更新研究27-30
  • 2.2.1 工业遗产更新27-28
  • 2.2.2 历史街区更新28
  • 2.2.3 高校环境更新28-30
  • 2.3 住区更新理论研究30-34
  • 2.3.1 有机更新理论30
  • 2.3.2 人居环境理论30-31
  • 2.3.3 需求层次理论31-32
  • 2.3.4 外部空间理论32-33
  • 2.3.5 生态住区理论33
  • 2.3.6 文化景观理论33-34
  • 2.4 小结34-36
  • 3 重庆主城区单位制老旧住区环境现状调研36-71
  • 3.1 总体概况36-40
  • 3.1.1 区位分布36-38
  • 3.1.2 改造现状38-40
  • 3.2 住区布局40-45
  • 3.2.1 行列式41-44
  • 3.2.2 点状式44-45
  • 3.3 建筑形式45-46
  • 3.4 道路交通46-53
  • 3.4.1 住区入口47-48
  • 3.4.2 步行交通48-52
  • 3.4.3 车行交通52
  • 3.4.4 静态交通52-53
  • 3.5 公共空间53-58
  • 3.5.1 宅间空间53-55
  • 3.5.2 宅旁空间55-57
  • 3.5.3 庭院空间57-58
  • 3.5.4 游园空间58
  • 3.6 绿化环境58-63
  • 3.6.1 宅间宅旁绿化59-61
  • 3.6.2 道路绿化61-62
  • 3.6.3 游园绿化62-63
  • 3.7 环境设施63-66
  • 3.7.1 无障碍设施64
  • 3.7.2 休憩设施64-65
  • 3.7.3 活动设施65-66
  • 3.7.4 环卫及照明设施66
  • 3.8 文化主题66-69
  • 3.8.1 传统文化元素67-69
  • 3.8.2 现代文化元素69
  • 3.9 小结69-71
  • 4 重庆主城区单位制老旧住区的居民特征调查71-87
  • 4.1 住区居民结构71-74
  • 4.1.1 年龄衰老化71-72
  • 4.1.2 家庭小型化72-73
  • 4.1.3 职业多元化73
  • 4.1.4 收入低廉化73-74
  • 4.2 住区居民行为74-79
  • 4.2.1 行为人群74-77
  • 4.2.2 行为类型77-79
  • 4.3 住区居民需求79-86
  • 4.3.1 安全性需求80-81
  • 4.3.2 便利性需求81-82
  • 4.3.3 舒适性需求82-83
  • 4.3.4 交往性需求83-84
  • 4.3.5 归属性需求84-86
  • 4.3.6 参与性需求86
  • 4.4 小结86-87
  • 5 重庆主城区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现状总结及分析87-99
  • 5.1 环境特征现状总结87-91
  • 5.1.1 住区布局87
  • 5.1.2 建筑形式87-88
  • 5.1.3 道路交通88
  • 5.1.4 公共空间88-89
  • 5.1.5 绿化环境89-90
  • 5.1.6 环境设施90-91
  • 5.1.7 文化主题91
  • 5.2 住区外环境更新特性分析91-94
  • 5.2.1 地形92
  • 5.2.2 气候92-93
  • 5.2.3 景观93-94
  • 5.3 住区外环境更新目标分析94-96
  • 5.3.1 社会层面——构建城市社区完整体系,促进均衡发展95
  • 5.3.2 经济层面——保证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削弱贫富矛盾95
  • 5.3.3 环境层面——保护地域特征不受破坏,强调协调持续95
  • 5.3.4 生活层面——营造便利舒适住区空间,,提升居住质量95-96
  • 5.3.5 文化层面——提倡新旧元素有机融合,激活场所精神96
  • 5.4 住区外环境更新原则分析96-98
  • 5.4.1 有机更新理论——因地制宜原则96
  • 5.4.2 人居环境理论——统筹兼顾原则96-97
  • 5.4.3 需求层次理论——以人为本原则97
  • 5.4.4 外部空间理论——空间共享原则97
  • 5.4.5 文化景观理论——文脉复兴原则97-98
  • 5.4.6 生态住区理论——生态节约原则98
  • 5.5 小结98-99
  • 6 重庆主城区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更新设计策略——以大渡口区跃进村住区为例99-121
  • 6.1 跃进住区整体概况99-101
  • 6.2 调整住区布局101-103
  • 6.2.1 更新策略101-102
  • 6.2.2 改造措施102-103
  • 6.3 美化建筑立面103-104
  • 6.3.1 更新策略103-104
  • 6.3.2 改造措施104
  • 6.4 梳理道路交通104-109
  • 6.4.1 更新策略105-106
  • 6.4.2 改造措施106-109
  • 6.5 重构公共空间109-112
  • 6.5.1 更新策略109-110
  • 6.5.2 改造措施110-112
  • 6.6 提升绿化环境112-116
  • 6.6.1 更新策略112-113
  • 6.6.2 改造措施113-116
  • 6.7 修复环境设施116-118
  • 6.7.1 更新策略116-117
  • 6.7.2 改造措施117-118
  • 6.8 凝练文化主题118-121
  • 6.8.1 更新策略119
  • 6.8.2 改造措施119-121
  • 7 结论121-125
  • 7.1 研究总结121-123
  • 7.2 创新与不足123
  • 7.3 展望及建议123-125
  • 参考文献125-128
  • 附录一 重庆主城区单位制老旧住区外环境更新设计“居民需求”调查问卷128-130
  • 致谢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峰;;高教建筑外环境与表皮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1年12期

2 马昕,田硕,刘e

本文编号:805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05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