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8 09:46

  本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艺术设计 学工融合工作室 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对岗位需求标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并通过分析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下一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学工融合工作室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GG0396)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围绕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鲁捷;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市场[J];中国改革;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8期

2 贾孝魁;;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探索[J];企业导报;2013年03期

3 李小飞;王志力;;基于浙江省外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试论新型外贸人才如何应对市场需求[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4 钟三宇;;后危机时代海西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福建高校人才培养为视角[J];海峡科学;2010年11期

5 王鲁捷;高小泽;汤云刚;;高校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6 李恒,郑丽波;设计艺术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装饰;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Zs;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2 郑娅;民族院校专业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亚莉;基于培养模式改革的工科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侯丽霞;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光斗;工程师: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孙力;培养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复合人才的教学新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义臻;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祝力维;王丽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3 刘亚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3年05期

4 徐t$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1期

5 王忠孝,韩雪英;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6 贾顺莲,周兆银,杨华盛;实施双证制促进高职教育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07期

7 李春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0期

8 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年24期

9 陈尊厚,封俊国;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叔平;;在“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专题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5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赵存明;沈斐敏;;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刘世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10 郑万友;栾凤艳;;高职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3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院长 王宏伟;做好八个“开放”建设特色职院[N];三峡日报;2009年

4 记者 陈炼;校企人才合作 学生“打包就业”[N];福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赵宇清;工学结合抢到就业主动权[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胡忠喜;技能够用 就业不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珂;陕西焊接技术人才为什么总是供不应求[N];中国改革报;2010年

8 记者 王荧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中职教育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9 马越;按“示范性”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N];消费日报;2009年

10 首席记者 苏小红 通讯员 陈小明;“火炬模式”备受关注[N];中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瑾R,

本文编号:813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13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