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现代(1840-2000年)公共园林发展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2:37
本文关键词:广东近现代(1840-2000年)公共园林发展演变研究
【摘要】:广东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和众多河道,凭借其特殊的靠海位置与开放环境特征,能够“得风气之先”而后“开风气之先”,率先与西洋文化相接触并融合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1840一2000)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景观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城市个性和地域历史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园林发展建设也成为了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共园林作为外向、开放、包容的园林空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时代、地域和人文特征,以其特有的性质提升改善着城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纲,在结合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拍照实测和绘图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出广东公共园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格局环境和发展交融环境探索公共园林的生成原因、公共性质和时代特征,从“城市发展——公共园林”、“公共园林——民众生活”的关系总结、归纳、分析公共园林发展演变的基本模式和设计手法,对今后的“城市景观绿脉”的建设、公共空间的整合、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及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非凡的价值。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性研究。首先对广东古代公共园林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再结合近代之前国外相关公共园林思潮,以历史的综合角度,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论述中西方公共园林产生的原因、发展方向及其影响,重点研究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的生成环境。第二部分,系统性研究。根据广东公共园林的生成演变特点,分别对分布在粤北、粤中、粤东、粤西的公共园林进行考察,其中重点考察粤中一带公共园林的发展演变,并按照时间线索归纳出近现代不同阶段广东公共园林的发展情况,梳理总结出广东公共园林各时期发展演变的年代特征和根本原因,了解各类园林的历史转型;并以不同园林为对象,进行同类型公共演变的横向比较,总结其历史经验,分析不同时代广东公共园林的空间特色和文化内涵,探讨公共园林演变对城市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影响。以此说明公共园林已成为时代主流,不仅传承历史,更是连接当代,对于其发展和演变的探讨更加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探讨公共园林的地位。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对公共园林传承及创新的建议,一方面说明公共园林的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传承地域历史和营造文化景观,另一方面说明应在充分利用公共园林历史遗存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风景园林 广东 公共园林 发展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中国近现代园林中的公共园林11
- 1.2.2 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11
- 1.2.3 探讨公共园林演变对城市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影响11-12
- 1.2.4 对公共园林的传承创新提出建议12
- 1.3 相关研究综述12-14
- 1.3.1 中国近现代园林的相关研究12-13
- 1.3.2 广东近现代园林和城市的相关研究13-14
- 1.4 相关概念与释义14-16
- 1.4.1 园林14-15
- 1.4.2 公共园林15-16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18
- 1.5.1 研究内容16
- 1.5.2 研究方法16-18
- 1.6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18-19
- 2 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的生成环境19-32
- 2.1 地域自然生态环境19-22
- 2.1.1 地理区位19
- 2.1.2 气候条件19
- 2.1.3 地貌水文19-21
- 2.1.4 生物植被21-22
- 2.2 社会政治文化环境22-26
- 2.2.1 建制沿革22-23
- 2.2.2 经济结构23
- 2.2.3 文化发展23-26
- 2.3 公共园林历史格局环境26-29
- 2.3.1 皇家更替26-28
- 2.3.2 水利兴修28-29
- 2.3.3 其他园林29
- 2.4 国内外公共园林发展交融环境29-31
- 2.5 小结31-32
- 3 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的发展脉络及生成特点——纵向进程梳理32-70
- 3.1 清末民国——冲突发展期(1840——1912)32-36
- 3.1.1 园林文化的入侵32-35
- 3.1.2 经营性园林的兴起35-36
- 3.1.3 公园思想的萌芽36
- 3.2 清末民国——演变接纳期(1912——1949)36-46
- 3.2.1 花园城市的蓝图36-40
- 3.2.2 纪念性园林的出现40-42
- 3.2.3 与众乐乐的号召42-46
- 3.3 建国初期——建设调整期(1949——1966)46-53
- 3.3.1 公共园林的充实46-50
- 3.3.2 园林与水利的结合50-52
- 3.3.3 传统旧园的开放52-53
- 3.4 建国初期——转折倒退期(1966——1978)53-56
- 3.4.1 政治因素的介入53-56
- 3.5 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1978——2000)56-68
- 3.5.1 城市绿量的提升56-61
- 3.5.2 文化生态的重视61-64
- 3.5.3 系统规划的积淀64-68
- 3.6 小结68-70
- 4 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的空间演变及文化内涵——横向比较研究70-93
- 4.1 公共园林的空间演变模式70-84
- 4.1.1 空间尺度的扩增70-74
- 4.1.2 空间结构的重塑74-78
- 4.1.3 空间体系的链接78-81
- 4.1.4 空间范围的压缩81-83
- 4.1.5 绿地规划的应用83-84
- 4.2 公共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84-92
- 4.2.1 城市生活的窗口84-88
- 4.2.2 地域精神的传承88-90
- 4.2.3 文化脉络的渗透90-92
- 4.3 小结92-93
- 5 总结与展望93-100
- 5.1 广东近现代公共园林发展演变总结93-95
- 5.1.1 片段式发展演变93
- 5.1.2 兼容并蓄之探索93-94
- 5.1.3 政要华侨之影响94-95
- 5.1.4 商贸旅游两大驱动95
- 5.1.5 高雅世俗城市风貌95
- 5.2 城市公共园林的传承与创新95-99
- 5.2.1 开发和利用95-98
- 5.2.2 管理与维护98-99
- 5.3 研究创新之处99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99-100
- 参考文献100-103
- 插图目录103-110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成果110-112
- 致谢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泽森;;“二居”、张敬修与可园[J];艺术市场;2012年13期
2 沈望舒;;中国主题公园沉浮论[J];城市问题;2009年10期
3 赵纪军;;现代与传统对话 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设计理论对中国现代公园发展的影响[J];风景园林;2008年02期
4 吴瑕;;略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公共园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叶岱夫;惠州城市的地名特色及其园林文化意义[J];广东园林;2000年04期
6 刘庭风;文人行动与文人园林[J];广东园林;2000年03期
7 欧卫东,李更明;建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8 熊月之;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J];档案与史学;1996年06期
9 汤国华;东莞“可园”热环境设计特色[J];广东园林;1995年04期
10 刘善修;关德谦;;韶关风景园林名胜资源[J];广东园林;199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罗华莉;中国古代公共园林故事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1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