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0:02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人口的急速增长刺激了供需关系,使得我国的城市空间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在对城市用地的重新分配与城市铁路线路的共同调整下,铁路废弃地随之产生。这些铁路废弃地的不断积累从多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造成威胁与破坏。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国已组织环卫、环境保护等部门采取措施展开铁路废弃地的清理整治工作。由于各城市的历史背景、铁路布局、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均存在差异,本文从解决哈尔滨具体问题出发,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哈尔滨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这一层面。以相关理论和理念作为研究基础,在对国内外铁路废弃地改造案例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的景观再生设计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的实地调研,归纳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的典型模式和现状特征。针对调查的结果,分别提出在城市设计角度下的城市空间再生设计策略、在棕地治理角度下的场地环境的景观再生设计策略,以及在解释性保护角度下哈尔滨铁路废弃地历史遗存的景观再生设计策略。本论文研究的宗旨是为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的景观再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这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的景观再生设计,使城市铁路废弃地变废为宝,重拾铁路记忆、突显场所精神、明晰认知环境、融入人类情感、改善城市环境。
【关键词】:哈尔滨 废弃地 铁路 景观 再生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铁路废弃地的现实问题9-10
- 1.1.2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10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10-11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3.1 研究的目的11-12
- 1.3.2 研究的意义12
- 1.4 课题研究趋势12-13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6
- 1.5.1 研究内容13-14
- 1.5.2 研究方法14-15
- 1.5.3 技术路线15-16
- 2 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16-32
- 2.1 研究概念16-17
- 2.1.1 铁路废弃地相关概念16
- 2.1.2 景观设计相关概念16-17
- 2.1.3 再生设计相关概念17
- 2.2 论基础与相关理念17-21
- 2.2.1 景观设计学相关理念17-18
- 2.2.2 建筑学相关理论18-19
- 2.2.3 城市规划学相关理论19-20
- 2.2.4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20-21
- 2.3 可借鉴案例分析21-30
- 2.3.1 德国三角轨道公园21-24
- 2.3.2 特兰大环线24-27
- 2.3.3 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师广场27-30
- 2.4 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原则与方法30-31
- 2.4.1 再生设计原则30
- 2.4.2 再生设计方法30-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3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现状调查32-44
- 3.1 哈尔滨市铁路沿革与意义32-37
- 3.1.1 哈尔滨概况32-33
- 3.1.2 历史沿革33-35
- 3.1.3 历史意义35-36
- 3.1.4 哈尔滨铁路布局变化历程36-37
- 3.2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现状调查37-41
- 3.2.1 三大动力工业区38-40
- 3.2.2 哈东工业区40
- 3.2.3 哈南工业区40-41
- 3.3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面临的处境41-43
- 3.3.1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典型环境模式41-42
- 3.3.2 哈尔滨铁路废弃现状42-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4 铁路废弃地与城市空间的整合44-52
- 4.1 研究视角与方法44-47
- 4.1.1 整合虚实空间44-45
- 4.1.2 建立连接45-46
- 4.1.3 赋予文化46-47
- 4.2 铁路废弃地与城市空间再生设计47-51
- 4.2.1 整合城市空间形态47-49
- 4.2.2 完善城市绿色系统49-50
- 4.2.3 构建城市铁路文化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5 铁路废弃地自然环境再生设计52-63
- 5.1 研究视角与方法52-53
- 5.1.1 污染调查52
- 5.1.2 场地评估52-53
- 5.1.3 污染治理53
- 5.2 铁路废弃地与自然环境再生设计53-61
- 5.2.1 治理棕色土方53-57
- 5.2.2 优化自然环境57-61
- 5.3 本章小节61-63
- 6 铁路废弃地工业遗存再生设计63-76
- 6.1 研究视角与方法63-65
- 6.1.1 工业遗存的确定63
- 6.1.2 工业遗存的评估63-64
- 6.1.3 工业遗存的利用64-65
- 6.2 铁路废弃地工业遗存再生设计65-75
- 6.2.1 铁路线路再生设计65-69
- 6.2.2 废弃建筑再生设计69-70
- 6.2.3 附属设施再生设计70-72
- 6.2.4 废弃材料再生设计72-75
- 6.3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0
- 附录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宜铁路开工建设[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01期
2 ;武汉至合肥铁路(安徽段)项目[J];中国铁路;2005年12期
3 梁成谷;;2006年全国铁路暑运圆满结束[J];中国铁路;2006年09期
4 ;南京至杭州城际铁路获批立项[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年02期
5 梁成谷;;京九铁路助推中部崛起——京九铁路建成通车12年回眸[J];中国铁路;2008年11期
6 龚海莹;;中国铁路的历程与跨越[J];中国报道;2010年12期
7 丁芮;;铁路怎样影响近代华北的社会经济[J];博览群书;2013年03期
8 ;美国铁路通用信号公司部分产品[J];铁道科技动态;1977年19期
9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秘鲁共和国部分铁路简介[J];铁道建筑;1981年04期
10 怀成波;把坦赞铁路管好[J];w,
本文编号:89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9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