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用电动叉车的和逸性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仓储用电动叉车的和逸性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装备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工业车辆装备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完整的的产业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使工业车辆能够科学、高效、高质作业,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然而,工业车辆的设计以往多注重于技术与功能方面的问题,忽略了使用者(操作/驾驶人员)的使用感受和与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的匹配等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就这一方面而言,传统的工业车辆设计领域内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设计偏差。因此,运用工业设计的思维来对工业车辆进行重新的构划与思考,是高科技时代的必须!是不可忽视和懈怠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以“和逸性”这一概念为出发点,以我国装备行业工业车辆中的仓储用电动叉车为研究对象,以驾驶人员为目标人群,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审视仓储用电动叉车在使用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长时间作业导致驾驶员身体疲劳;操作设备造成的工况误判、工作效率低;驾驶室环境对驾驶员产生负面情绪等设计缺陷问题,结合叉车驾驶员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从“人”—“机”—“环境”三者的平衡关系中寻求最佳设计规划,对日后仓储用电动叉车设计提供参考价值。首先,以和逸性理念、人机学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探求目标人群的价值观念,心理诉求、审美需求。其次,对仓储用电动叉车使用环境、操作使用等实况进行设计调查,获取目标人群的心理诉求及相关度密集的设计要素建立用户模型。最后,通过建立用户模型并以所涉及的电动叉车相关原理及科学技术为前提,融合色彩学、符号学、形态学等相关知识,对仓储用电动叉车进行重构设计;通过对“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和逸性”关系的统筹探究,使其实现高效、高质、科学作业。本文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工业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为我国装备产业工业车辆设计营造新思路,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使用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工作品位和工作认可度。
【关键词】:和逸性 人机学 设计心理学 仓储用电动叉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2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9-10
- 1.2 国内外仓储用电动叉车设计现状10-11
- 1.2.1 我国仓储用电动叉车设计现状10-11
- 1.2.2 国外仓储用电动叉车设计现状11
- 1.3 课题提出11-15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11-12
-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3
- 1.3.3 研究方法及框架13-15
- 2 基本理论与条件假设15-19
- 2.1 和逸性概念15
- 2.2 人机工程学概念15
- 2.3 工作环境假设15-16
- 2.4 目标人群假设16-19
- 3 设计调查19-39
- 3.1 调查方法19
- 3.2 试调查19-26
- 3.2.1 实地观察19-20
- 3.2.2 访谈20-22
- 3.2.3 试调查问卷编制22-25
- 3.2.4 试调查结果25-26
- 3.3 试调查问卷效度及信度分析26-29
- 3.3.1 试调查问卷效度分析26-28
- 3.3.2 试调查问卷信度分析28-29
- 3.4 最终调查29-35
- 3.4.1 实地观察29-30
- 3.4.2 访谈30-32
- 3.4.3 最终调查问卷的编辑32-35
- 3.4.4 最终调查问卷的发放35
- 3.5 最终调查结果效度与信度分析35
- 3.5.1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整理35
- 3.5.2 效度分析35
- 3.5.3 信度分析35
- 3.6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35-39
- 4 用户模型的建立39-41
- 4.1 用户心理模型的建立39-40
- 4.2 用户任务模型的建立40-41
- 5 概念设计41-49
- 5.1 对比分析41
- 5.2 整体架构41-45
- 5.2.1 结构布局41-43
- 5.2.3 整机形态43-44
- 5.2.4 整机色彩规划44-45
- 5.3 仓储电动叉车运行工作原理45-48
- 5.4 效果图48-49
- 6 核心设计49-73
- 6.1 整体与运行机构49-53
- 6.1.1.整车驱动行走机构51
- 6.1.2 行走转向51-52
- 6.1.3 90°转向机构52-53
- 6.2 驾驶室53-55
- 6.3 驾驶室内部空间布局55-68
- 6.4 工作流程68-69
- 6.4.1 运移流程68
- 6.4.2 运移倒车68-69
- 6.4.3 整车参数表69
- 6.5 设计效果图69-73
- 6.5.1 局部效果图69-71
- 6.5.2 最终效果图71-73
- 7 结论73-75
- 7.1 创新点73-74
- 7.2 不足和展望74-75
- 致谢75-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79-87
- 附录一:正式调查问卷79-83
- 附录二:图录83-85
- 附录三:表录85-87
- 作者在读研期间研究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产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年11期
2 张莉;;国内外三支点电动叉车概述[J];叉车技术;2003年02期
3 张莉,张占仓;三支点电动叉车概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年03期
4 张莉 ,张占仓;国内外三支点电动叉车的发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年06期
5 金志号,徐翔;电动叉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年10期
6 张莉 ,张占仓;交流电动叉车技术与发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7期
7 张莉,张占仓;后轮驱动的l~1.5t三支点电动叉车[J];起重运输机械;2005年01期
8 张莉;;小吨位电动叉车几种结构型式的使用环境分析[J];叉车技术;2007年03期
9 杨忠敏;;电动叉车的交流动力控制技术[J];电气时代;2008年01期
10 吴信丽;栾英;姚钢;;浅谈电动叉车的调速技术[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秋芳;黄敬党;;交流电动叉车驱动系统发展现状及常用方案比较[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阳军区某师高级工程师 冯毕胜 韩立建 裴广宇 本报特约通讯员 聂丰 整理;电动叉车:战场搬运“变形金刚”[N];解放军报;2010年
2 吴春友 陈扶铭;新型防爆电动叉车填补国内一项产品空白[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胡木成;新一代防爆全液压电动叉车投产[N];科技日报;2003年
4 唐钦;苏州邮区中心局实行叉车拉动式邮件转运[N];中国邮政报;2011年
5 韶关日报记者 薛柏华;比亚迪电动叉车成环保名片[N];韶关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1-1.5t后驱三支点电动叉车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刘利;电动叉车工作稳定性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3 刘奕敏;电动叉车制动过程稳定性及能量回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程聪;电动叉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薛志伟;基于FPGA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6 朱曦;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动叉车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7 贾中楠;电动叉车电动助力转向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8 敖志勇;电动叉车及电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杨威;基于矢量控制的电动叉车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尚文东;基于FPGA+DSP的电动叉车起升控制器研发[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4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