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植物染在针织服装中形成的渐变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20:11

  本文关键词:植物染在针织服装中形成的渐变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染 针织 渐变 服装 设计


【摘要】:“植物染”是中国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染色技艺,具有天然、环保以及合成染料所无法表现的艺术性。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保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持续发展设计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染的研究增加了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多样性,将植物染与针织相结合,通过吊染工艺,在针织服装中形成渐变效果,为针织服装设计拓展了新视野。文章首先对“植物染”、针织服装、渐变效果进行系统论述,总结归纳出植物染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三种价值,即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应用价值;其次,分别从植物染的角度以及针织角度对渐变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所得分析结果进行系列实验研究;最后,通过发散式思维在针织服装中进行渐变效果的设计创作。植物染的系列实验主要验证了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形成的渐变效果。实验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改变影响因素,来观察各因素对渐变效果的影响程度。实验结论得出,影响渐变效果的最佳染色方法为媒染法,纱线材质最优选择为羊绒。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将植物染与针织肌理的渐变效果进行结合设计,丰富了针织服装的视觉艺术效果。
【关键词】:植物染 针织 渐变 服装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9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2-14
  • 1.4.1 研究内容12-14
  • 1.4.2 研究方法14
  • 1.5 创新点14-15
  • 第二章“植物染”及其在针织服装中的渐变效果15-22
  • 2.1 植物染概述15-17
  • 2.1.1 植物染的发展溯源15-16
  • 2.1.2 植物染的研究价值16-17
  • 2.1.3 植物染的审美特征17
  • 2.2 植物染在针织服装中的渐变效果17-22
  • 2.2.1 针织服装的基本特征17-18
  • 2.2.2 针织服装中渐变的表现形式18-20
  • 2.2.3 针织服装中通过植物染形成渐变效果20-22
  • 第三章“植物染”在针织服装中形成渐变效果的影响因素22-34
  • 3.1 对渐变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22-25
  • 3.1.1 染色形成的影响22-24
  • 3.1.2 针织特性形成的影响24-25
  • 3.2 不同影响因素下形成的渐变效果实验25-32
  • 3.2.1 纱线材质对植物染形成渐变效果的影响27-29
  • 3.2.2 组织结构对植物染形成渐变效果的影响29-30
  • 3.2.3 染色方法对植物染形成渐变效果的影响30-32
  • 3.3 植物染形成渐变效果实验总结32-34
  • 第四章 植物染形成的渐变效果在针织服装中的设计运用34-40
  • 4.1 通过渐变效果强化针织服装的轮廓形态34-36
  • 4.1.1 通过渐变进行块面分割34-35
  • 4.1.2 通过渐变强调款式廓形35-36
  • 4.2 利用渐变效果在针织服装中形成视错修饰体型36-37
  • 4.2.1 张缩感修饰针织服装的局部形态36-37
  • 4.2.2 纵深感修饰针织服装的整体形态37
  • 4.3 通过渐变表现针织服装的节奏感形成装饰效果37-39
  • 4.3.1 规律性节奏感形成的装饰效果38
  • 4.3.2 无规律性节奏感形成的装饰效果38-39
  • 4.4 渐变效果与材质拼接在针织服装中的创新表现39-40
  • 第五章“植物染”形成的渐变效果在针织服装中的设计实践40-52
  • 5.1 设计的思路及灵感40-41
  • 5.1.1 设计思路40
  • 5.1.2 灵感源40-41
  • 5.2 设计作品效果分析41-50
  • 5.2.1 植物染形成的渐变效果41-43
  • 5.2.2 针织工艺形成的渐变效果43-46
  • 5.2.3 将渐变形式应用在针织服装中46-50
  • 5.3 设计反思与总结50-52
  • 第六章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0年第2季度针织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J];针织工业;2000年04期

2 刘冬云,吴志明;赋予针织服装个性魅力的女红工艺[J];上海纺织科技;2003年06期

3 ;针织服装质量测试有了新标准[J];针织工业;2003年03期

4 ;针织服装质量测试有了新标准[J];针织工业;2003年04期

5 ;2004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 8月28日-31日在濮院羊毛衫市场隆重举办[J];纺织导报;2004年03期

6 彭燕丽;抓住机遇推进我国毛针织服装产业升级[J];毛纺科技;2004年11期

7 陈金怡,王璇;针织服装民族化设计浅评[J];针织工业;2004年05期

8 刘晓玲,滑钧凯;针织服装外衣化途径[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一平,许瑞超;提高针织服装产品档次的途径[J];针织工业;2004年06期

10 李克兢,陈晓鹏;针织服装的力学舒适性[J];针织工业;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秀丽;;针织服装生产工艺探析[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小辉;范友红;;针织服装的放松量设计[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丁;余国兴;;针织服装外衣化发展趋势分析[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孟家光;邱冠雄;;应用纳米材料技术进行羊绒针织服装抗起球研究[A];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5年

5 任海舟;黄翔;顾维铀;王黎群;;简述屏蔽纺织品的开发[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羊绒针织服装的特种印花[A];佶龙杯第四届全国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立鹏;杨俊芳;;多色段彩色绒线的开发[A];第十六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锦芳;针织服装——质好牌杂[N];辽宁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锦芳;针织服装质量可以 牌子太杂[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3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 彭燕丽;中国毛针织服装在挑战中求发展[N];中国服饰报;2005年

4 黄伯和;江阴祝塘:针织服装日均创汇百万美元[N];中国纺织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钱伟国;2006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9月上演[N];中国纺织报;2006年

6 记者 姜国华;针织服装成为青山湖领军产业[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记者 张树春邋通讯员 王建发;北方最大现代化针织服装基地开工[N];河北日报;2007年

8 钱伟国;2006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将举行[N];中国服饰报;2006年

9 记者 王胜昔邋通讯员 李世强;投资12亿 尉氏拟建针织服装工业城[N];河南日报;2008年

10 林乃鹏邋李尖;宜山针织“回家”打造区域品牌[N];温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流行元素对传统针织服装产业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柴小婵;基于面料弹性的紧身型针织女上装原型样板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赵旭义;针织服装建模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焦扬;针织服装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5 申玲;植物染在针织服装中形成的渐变效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严华;苏州地区针织服装新材料运用及装饰性工艺运用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刘丁;基于针织面料性能特点的针织服装原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8 朱啸宇;织可穿针织服装的工艺设计与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9 余祖慧;针织服装生产过程管理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薛涛;纳米防螨抗菌真丝针织服装的研究[D];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950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50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