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副语言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2:08

  本文关键词:副语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副语言与语言的关系:起源与发展——副语言是语言的前身,起源早但是发展缓慢:渗透与合作——副语言与语言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交际才能得以有效地进行;传达与感染——副语言对语言的影响,副语言对信息的传达和情感的感染是无时不在的。然后,根据副语言特征的共同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副语言进行了分析:生理音质区分(包括音质和音调);发音韵律特征(包括音长、音量、重音、音速和语调);语音替代码(包括停顿和沉默);功能性发音(包括特点和笑声)。得出结论: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副语言特征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对语义的影响力,以及所提供的言语以外的信息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只要人类还需要有声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副语言就永远有存在的必然和价值。因此,副语言理论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副语言 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0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外文摘要3-11
  • 引言11-13
  • 第1章 副语言与语言13-20
  • 1.1 起源与发展:副语言是语言的前身13-15
  • 1.2 渗透与合作:副语言与语言的界限15-17
  • 1.3 传达与感染:副语言对语言的影响17-20
  • 第2章 副语言的概念和意义20-23
  • 第3章 副语言的特征及其分类23-58
  • 3.1 生理音质区分24-30
  • 3.1.1 音质24-27
  • 3.1.2 音调27-30
  • 3.2 发音韵律特征30-46
  • 3.2.1 音长30-32
  • 3.2.2 音量32-35
  • 3.2.3 重音35-39
  • 3.2.4 音速39-41
  • 3.2.5 语调41-46
  • 3.3 语音替代码46-52
  • 3.3.1 停顿46-49
  • 3.3.2 沉默49-52
  • 3.4 功能性发音52-58
  • 3.4.1 麦凯“四分法”52-53
  • 3.4.2 功能类型及特性53-56
  • 3.4.3 笑声56-58
  • 结论58-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68
  • 独创性声明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试论语言的陌生化[J];华章;2011年21期

2 许嘉璐;语言学系自当大有作为[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4期

3 路晨逊;;论林语堂性灵幽默语言与诚实快乐的人生态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4 李俏;;谈油画艺术的语言[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5 张阳阳;;浅谈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方华;;五月(外一首)[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7 胡尔希迪·戴乌兰;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胡尔希迪·戴乌兰诗选[J];西部;2011年17期

8 石无鱼;;没有语言的怪人[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7期

9 牛世峰;;浅谈大学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李波;;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学苑教育;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嫦虹;;现代日、汉语形容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静;王静;陈英和;;语言对数字精确表征和近似表征的影响——一个双语学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楚爱聪;;语言学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白白;郭渊;关志东;;基于PATRAN的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模块开发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卿文光;;语言·思维与精神——依黑格尔精神概念看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10 李树荣;;换位思考让美好的语言和行为渗透患者的心灵[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 淡凤 甄小燕;留学,跨过语言这道坎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苹;批评孩子别用这些语言[N];河南科技报;2004年

3 潘耀昌 ;从绚丽走向典雅[N];美术报;2005年

4 陆志宙;让语言自己说话,我紧随其后[N];南方周末;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巍;我们说不同的语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建筑:城市的语言[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欧洲开展“语言年”活动[N];光明日报;2001年

8 钱伟南;矫正孩子的语言偏激[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9 李建军;提升官兵执勤语言交涉能力[N];人民武警;2003年

10 毛志成;评点“北京语言”[N];北京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彦利;先锋叙事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吉军;思与忘[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邦芹;世界的构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光;副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曾晖;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白杨;“异常视角”的魅力[D];吉林大学;2005年

7 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良彬;从浅唱低吟到泛着阵痛的独语[D];西南大学;2007年

9 刘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王丽君;中文菜名的不可译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副语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