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中交替传译的动态过程与笔记训练
发布时间:2017-05-24 20:25
本文关键词:口译教学中交替传译的动态过程与笔记训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口译理论和教学法近些年得到迅猛发展,而这其中大部分口译研究者和学者对口译进行的只是一种静态研究,对翻译的动态过程很少关注,忽视了翻译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活动的重要性。口译的动态研究可以揭开翻译程序的奥秘,总结出思维模式的规律。随着交替传译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开始关注英汉交替传译中记忆的效果研究。 口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记忆能力,记忆的能力对口译的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口译记忆机制和逻辑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有效的口译训练范式来有效指导口译教学。本文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和巴黎释意理论为基础,并参考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探讨了口译教学中的动态思维和笔记教学法。 文中分析了人类三种记忆的心理学依据,阐述了记忆的功能,储存机制及记忆与口译的相互关系。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记忆是指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系统分别代表信息的加工顺序,即记忆最先进入瞬时记忆,部分转化成短时记忆,最终存入长时记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它们在保存的数量,时间和加工方式都各不相同。对口译机制的详细阐述,为口译记忆训练范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作者也特别关注口译中的笔记环节,在长期的学习和观察中发现,输入语的储存与笔记的协调是初学者最艰难的环节,需要大量的理论指导,作者引用巴黎释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综合,推理,正确理解听到的信息,并用笔记帮助记忆的理解。口译的笔记是指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手段,进行逻辑分析,思维路线整理,原语关键词和文章大意筛选并记录下来作为译语的提示性线索。因此,在口译学习和教学中,应先进行记忆的训练然后进行笔记的训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此文包括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作者介绍了口译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史中的四个重要阶段。第二章是理论框架,详细介绍了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和塞尔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第三章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口译中动态思维。第四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口译笔记,最后部分特别分析了数字的笔记方法。第五章是调查结果和局限性。
【关键词】:口译 动态思维 记忆 笔记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59-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3-17
- 1.1 The Definition of Interpretation13
- 1.2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pretation13-15
- 1.3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ation abroad15-16
- 1.4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ation at Home16-17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17-24
- 2.1 Daniel Gile's Effort Model17-21
- 2.1.1 The Introduction of Daniel Gile's Effort Model17-20
- 2.1.2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Daniel Gile's Effort Model20-21
- 2.2 Seleskovitch's Interpretive Theory21-24
- 2.2.1 The Introduction of Seleskovitch's Interpretive Theory21-23
- 2.2.2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Interpretive Theory23-24
- CHAPTER 3 DYNAMIC THINKING MECHANISM IN INTERPRETATION24-43
- 3.1 Mechanism of Memory24-28
- 3.1.1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emory24-28
- 3.1.1.1 Sensory Memory25-26
- 3.1.1.2 Short Term Memory26-27
- 3.1.1.3 Long-term Memory27-28
- 3.2 Thinking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28-36
- 3.2.1 Utterance Comprehension28-30
- 3.2.2 Analysis and Synthesis30-32
- 3.2.3 Deverblization32-35
- 3.2.4 Reformulation35-36
- 3.3 The Relationship of Memory and Interpretation36-37
- 3.4 Techniques of Dynamic Thinking Training37-43
- 3.4.1 Activated Listening and Exercise37-38
- 3.4.2 Logic Analysis for Source Language38-42
- 3.4.3 Retelling Exercise42-43
- CHAPTER 4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43-50
- 4.1. Definition and Feature43-44
- 4.2 The Contents of Note-taking44-46
- 4.3 Methods of Note—taking46-48
- 4.4 The Note-taking Training of Numbers48-50
- CHAPTER 5 CONCLUSION50-52
- 5.1 Major Findings50-51
- 5.2 Limitation51-52
- BIBLIOGRAPHY52-55
- ACKNOWLEDGEMENTS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腊萍;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伯祥;对口译课的观察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3 肖晓燕;同声传译的多任务处理模式[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霞;口译思维与交替传译中的笔记训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路云芳;交传笔记初探[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口译教学中交替传译的动态过程与笔记训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9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