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模式下口音对口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本文关键词:吉尔模式下口音对口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和国际会议上采用的首选语言。然而国际会议中带有口音的英语发言者经常因为其不标准的英语而给口译员带来困难。因此根据吉尔模式,口译员在处理带有口音的英语时就要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分配到听力与分析上,从而减慢了译语输出的速度或造成一定程度信息的流失。口音会对口译员的听辨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带口音的英语成为口译过程中的负担,同时也给口译员带来了紧张的心理压力。为了促进口译过程,提高语言输出的速度和质量,研究口音对口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以及提出应对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论文目的在于借助吉尔模式剖析口译理解的过程及解释口音是从哪几个方面如何影响口译员的听力理解并最终导致译语输出速度慢或信息流失从而影响口译员的口译表现的。同时尝试性提出应对口音影响的策略。最后通过一项实证研究来印证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当演讲者有严重口音时,口译员要分配更多的精力到理解上,从而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产生不良影响。当采取一定策略时,口译表现会大幅提高。影响结果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测试被试学生主观对母语发言者及带口音的发言者在专有名词、速度、发音等方面的评估及其对测试中口音的反应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带有口音的英语会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衡量口译员的最终表现好坏的因素不仅包括对于处理带口音的英语的语言技巧还包括口译员所掌握的语言外知识:包括百科全书知识和情景知识。
【关键词】:吉尔模式 带口音的英语 影响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1-19
- 1.1 Introduction of Interpretation11-14
- 1.1.1 Classif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12
- 1.1.2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12-14
- 1.2 Accent and Interpreter’s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14-19
- 1.2.1 Elements Affecting Interprete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4-16
- 1.2.2 Accent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6-17
- 1.2.3 Research of Impact of Accent on Interpreting17-18
- 1.2.4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Accent in Interpreting18-19
- Chapter Two Impact of Accent on Interpreter’s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in Light of Gile’s Models19-25
- 2.1 Gile’s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Interpretation Efforts19-20
- 2.2 Management of Processing Capacity in SI and CI20-24
- 2.2.1 Management of Processing Capacity in SI21-22
- 2.2.2 Management of Processing Capacity in CI22-24
- 2.3 Overload effort in Listening and Analysis and its Failure 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Accent24-25
- Chapter Three: Strategies for Interpreters to Cope with Accent25-30
- 3.1 Preparation for Techniques26-27
- 3.2 Preparation for Knowledge27-30
- 3.2.1 Accent Knowledge27-29
- 3.2.2 Encyclopedic Knowledge29-30
- 3.2.3 Situational Knowledge30
- Chapter Four Empirical Study30-39
- 4.1 Material31
- 4.2 Subjects and Setting31-32
- 4.3 Purpose32
- 4.4 Method32-33
- 4.5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33-35
- 4.5.1 Evaluation of Group A and Group B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33-34
- 4.5.2 Evaluation within Group A or Group B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34-35
- 4.6 Evalu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35-39
- 4.6.1 Evaluation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Two Speakers35-36
- 4.6.2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Reaction to Accent36-37
- 4.6.3 Evaluation of Subconsciously Applied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Accent37-39
- Conclusion39-41
- References41-44
- Appendix Ⅰ Consent Form for Subjects44-45
-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for Speakers45-46
- Appendix Ⅲ Assessment of the Two Speakers46-47
- Appendix Ⅳ Subjective Reaction to Accent47-48
- Appendix V Subconsciously Applied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Accent48-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试论如何提高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吕兆杰;;课堂录像带在交传口译培训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郭琳;;口译人才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4 肖礼华;;非语言语境因素对口译输出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施文刚;;口译员的角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杨莉;;论口译过程的传播本质——兼谈译员的“把关人”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葛衍珍;黄建凤;;从译员的主体性发挥与创造性叛逆论口译中立原则[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8 徐怡;;综述当今英语翻译的种类[J];南方论刊;2011年09期
9 王应喜;;英汉数字口译错误分析及译出策略选择[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10 宋姝娴;;医疗口译员的三个核心态度——从社区口译的角度(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微天;;口译认知模式与口译员的中立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重情;;浅谈翻译选择适应论与口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何蕾;;浅谈F1赛事口译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冬一;;简论汉英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王立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TI专业建设与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柴明槑;;专业口笔译教学建构——现状、问题和思考[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秋睿;;从目的论视角谈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文化障碍的处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俞敬松;;翻译教育与时代同行 北京大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高睿琳;;主旨口译初探[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晓静;;俄语口译认证考试评议—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真实性原则为视角[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静斐;口译界不容“南郭先生”[N];文汇报;2004年
2 高鹏;奥运语言服务 小语种“兵源”告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高鹏;奥组委全球招募翻译人才[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康慨;语言、身份和自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王怀民邋 蒋明;珞珈山上的大学口译队[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邹德浩;架起沟通桥梁[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高鹏 贾文军;90%以上参会人员不会遭遇语言障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刘吉;非全日制就业 发展空间大[N];解放日报;2004年
9 金璐;阿语翻译成为义乌急需小语种人才[N];金华日报;2007年
10 山鲁佐德;寒夜里回来的特工[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徐琦璐;“听”“说”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胡凌鹊;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赖yN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睿;会展口译评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甜;吉尔模式下口音对口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莎;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状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庆芳;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口译中的语用失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胡连春;口译员心理压力分析和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芳;口译中存在的听力问题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晓东;口译中的灵活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迎春;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魏微;论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曾媛;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与语境[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吉尔模式下口音对口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9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