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正本”与“副本”二词源流考

发布时间:2021-11-07 13:45
  学科语言是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文档名词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文献学等专业性的学科语言。“正本”与“副本”是一组相互对应的词语。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对它们源流的探讨有利于丰富学科专业语言的建设;而通过它们的应用情况,也可以了解和研究它们所处时代的背景特征。“正本”一词是由两个单音节名词“正”和“本”构成的偏正式双音节词语。它最早产生于汉代,但这一时期的“正本”含义主要是指事物的根究本源,并不具有文档义项。其文档含义义项,即“相对副本而言,书籍或文件的正本”,最早产生于南北朝时期。从古代到近代,“正本”一词的文档含义义项较为单一,没有本质的区别。到了现代,随着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的推广与实行,“正本”一词的应用有所创新,更加强调其电子载体形式的文本。“副本”一词是由两个单音节名词“副”和“本”构成的偏正式双音节词语。它最晚于南北朝时期产生,其含义较为清晰,义项单一、稳定。在古代、近代其含义是指“相对正本而言的书籍、档案等文献的复制本”。在现代,从“副本”一词的义项及应用领域来讲,相对古代和近代而言,除了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外,有所创新,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本”与“副本”二词源流考


“正本”一词在各朝代的出现频率和次数统计图

统计图,副本,出现频率,统计图


俟发下时,臣等即督同该馆提调等详校副本,交武英殿刊刻”①。这里说明,副本是进行刊刻而成的。不论是采取哪种制作方式,它同正本在内容和外形上一般并没有变化。(二)古代“副本”一词的应用笔者对古代“副本”一词的出现次数及频次进行了统计。具体朝代使用情况,如“图 3-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副本”一词之起源及古今演变研究[J]. 丁海斌,史梦茜.  档案学通讯. 2018(02)
[2]关于《四库全书》的成书及其“副本”[J]. 王魁伟.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8(01)
[3]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进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探讨[J]. 孙娜,谢洋.  山东档案. 2017(05)
[4]税务档案数字化副本长期保存问题的研究[J]. 高文雄,张浩.  北京档案. 2017(08)
[5]文书与档案副本研究[J]. 刘东斌.  档案. 2016(07)
[6]“文书”“公文”“文件”“档案”四词生成、演变之文化形态研究[J]. 丁海斌,康胜利.  档案学通讯. 2016(02)
[7]《周礼》文档名词再研究[J]. 丁牧羊,王鹤淇.  档案学通讯. 2015(06)
[8]公文定稿与正本原始记录性辨析——兼与《对文件定稿原始记录性认识误区的修正》作者商榷[J]. 严永官.  档案学通讯. 2015(05)
[9]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系列研究论文之九 清代文档名词研究[J]. 丁海斌,付津.  档案. 2015(03)
[10]对文件定稿原始记录性认识误区的修正[J]. 归吉官.  档案学通讯. 2015(01)

博士论文
[1]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 姚秀兰.华东政法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主要单音节文档名词研究[D]. 岳展弘.辽宁大学 2016
[2]中国古代多音节文档名词研究[D]. 宋少云.辽宁大学 2016
[3]清晚期文档名词嬗变研究[D]. 康胜利.辽宁大学 2016
[4]先秦时期文档名词研究[D]. 袁礼.辽宁大学 2014
[5]宋代文档名词研究[D]. 董学敏.辽宁大学 2014
[6]明代文档名词研究[D]. 刘纹序.辽宁大学 2014
[7]隋唐时期文档名词研究[D]. 吴晓菲.辽宁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8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