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存在语义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4:03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能够感知事物的存在,因而有关事物存在性的认知成果也自然成为言语交际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认知经验是如何实现为具体的话语形式、进入表达领域的,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全文共有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等,为后续研究做了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阐释“人如何利用语言表达存在意义”为目标,尝试采用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路线,由人类普遍具有的、有关存在的认知基础和语义构成出发,建构存在语义范畴、明确其语言表征形式并概括出存在事件话语形式的生成机制。第二章对存在事件语义范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此前对存在意义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存在句研究中,由于须满足特定的形式特征才能被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因而对存在意义的考察势必不能完全。因此,对存在意义的研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从语义范畴出发,穷尽式地搜索其可能的表达形式,讨论它们是如何映射在线性序列上的,从而为存在意义的表达找到一种更系统的解释。第三章尝试摆脱结构形式的桎梏,从事件语义视角出发,将存在看作事物“出现—存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整体写作思路
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论断也已成为“公理”,将二对于何为“形式”、何为“意主导性观点是坚持存在意义和面共同参与界定。我们假定形合,分别用两个圆圈表示,那么叠加区”,这些是最集中、最:无论从形式角度看还是从意研究的范围;此外,语言形式些同形现象的吸纳,既无法描句,如“领有句”、“假存现句
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认知成果和交际义和认知。或许回归问题的本源,言表达对事物存在性认知成果”的探索的研究路径。进行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的分歧。但是语义并非是不可分析来的集合,典型的存在语义范畴成论告诉我们,范畴边界原本就是不一步认识世界提供了前提。“事物然的对应关系,汉语表达存在范畴有其他形式的可能。我们可以尝试基本属性,进而讨论它如何映射在达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存在语义范畴及其定中表现形式[J]. 刘海洋,吕明臣. 汉语学习. 2019(04)
[2]“存在”与叙事:莫言小说《蛙》的语言学解读[J]. 刘海洋. 华夏文化论坛. 2019(01)
[3]关于汉语“存在句”几个问题的新思考[J]. 卢英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3)
[4]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钥匙[J]. 陆俭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无定居末”与“无定居首”——汉语中两种表存在的句式[J]. 李劲荣.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2)
[6]指称:建构话语系列的途径[J]. 吕明臣,许春燕.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2)
[7]存现宾语话语指称性分析[J]. 钟小勇. 语言研究. 2015(04)
[8]构式语法的论元熔合观——以“在+L+VP着R构式为例[J]. 陈昌来,雍茜. 汉语学报. 2015(04)
[9]静态事件的词汇化模式[J]. 李福印. 外语学刊. 2015(01)
[10]先行语引入句式中的偏误分析[J]. 高玮. 世界汉语教学. 2014(03)
博士论文
[1]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 李挺.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 董成如.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汉语存在句研究综述[D]. 侯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存在句的认知研究[D]. 杨华春.浙江师范大学 2009
[3]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的汉语存现句分析[D]. 满海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8
[4]汉语“有”字存在句的语义分析[D]. 葛玉.湖南大学 2008
[5]表存在“有”字句的语篇功能研究[D]. 陈艳.吉林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存在句的语用分析[D]. 顾春蕾.浙江师范大学 2007
[7]现代汉语存在句语义研究[D]. 陈志永.首都师范大学 2007
[8]存在句语义要素匹配关系研究[D]. 安玉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6
[9]零动词存在句研究[D]. 刘建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现代汉语存现句语义语用研究[D]. 张成进.广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653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整体写作思路
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论断也已成为“公理”,将二对于何为“形式”、何为“意主导性观点是坚持存在意义和面共同参与界定。我们假定形合,分别用两个圆圈表示,那么叠加区”,这些是最集中、最:无论从形式角度看还是从意研究的范围;此外,语言形式些同形现象的吸纳,既无法描句,如“领有句”、“假存现句
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认知成果和交际义和认知。或许回归问题的本源,言表达对事物存在性认知成果”的探索的研究路径。进行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的分歧。但是语义并非是不可分析来的集合,典型的存在语义范畴成论告诉我们,范畴边界原本就是不一步认识世界提供了前提。“事物然的对应关系,汉语表达存在范畴有其他形式的可能。我们可以尝试基本属性,进而讨论它如何映射在达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存在语义范畴及其定中表现形式[J]. 刘海洋,吕明臣. 汉语学习. 2019(04)
[2]“存在”与叙事:莫言小说《蛙》的语言学解读[J]. 刘海洋. 华夏文化论坛. 2019(01)
[3]关于汉语“存在句”几个问题的新思考[J]. 卢英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3)
[4]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钥匙[J]. 陆俭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无定居末”与“无定居首”——汉语中两种表存在的句式[J]. 李劲荣.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2)
[6]指称:建构话语系列的途径[J]. 吕明臣,许春燕.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2)
[7]存现宾语话语指称性分析[J]. 钟小勇. 语言研究. 2015(04)
[8]构式语法的论元熔合观——以“在+L+VP着R构式为例[J]. 陈昌来,雍茜. 汉语学报. 2015(04)
[9]静态事件的词汇化模式[J]. 李福印. 外语学刊. 2015(01)
[10]先行语引入句式中的偏误分析[J]. 高玮. 世界汉语教学. 2014(03)
博士论文
[1]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 李挺.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 董成如.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汉语存在句研究综述[D]. 侯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存在句的认知研究[D]. 杨华春.浙江师范大学 2009
[3]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的汉语存现句分析[D]. 满海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8
[4]汉语“有”字存在句的语义分析[D]. 葛玉.湖南大学 2008
[5]表存在“有”字句的语篇功能研究[D]. 陈艳.吉林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存在句的语用分析[D]. 顾春蕾.浙江师范大学 2007
[7]现代汉语存在句语义研究[D]. 陈志永.首都师范大学 2007
[8]存在句语义要素匹配关系研究[D]. 安玉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6
[9]零动词存在句研究[D]. 刘建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现代汉语存现句语义语用研究[D]. 张成进.广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6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8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