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得”字小句的句子维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04:56
首先,本文中所研究的“得”字小句专指“得”字后是主谓小句这样的一种句子,对于含“得”字小句的句子的研究,在现代汉语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探讨。但前人多是在对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的宏观描述下对含“得”字小句的句子有所提及,但对这类句子本身的研究并不是很广泛,虽然前人中研究有所涉及,但不是十分深入,且少见含“得”字小句的句子的相关维译情况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选择对含“得”字小句的句子的维译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根据句法结构将其分为了三类,N1+V1+得+N2+V2句子、S(NP+V1)+V2+得N+V3”句子和NP1+介词+NP2+V1+得+NP3+V2。并对含“得”字小句的句子进行了分段描述,描述其各部分的特点,同时简介了含“得”字小句的句子在语义、语用方面的特征。根据对语料的观察,本文发现,同一句法结构下会有不同的语义类型,因此又依据...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主事居前含有“得”字小句句子动核分析
受事居前含有“得”字小句句子动核分析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虽然以上例句的句法结构都属于“N1+V1+得+N2+V2”句子,在语义上都属于主事居前的句子,但还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例1到例4,四个例句中N1发出V1的动作,而V1与“得”结合,支配、导致N2发生其他动作,具体语义关系为:对于此种语义类型的句子维译是,由于N1作为“V1得”的主体,动作的发出者,掌控整个句子语义的运行态势,因此维译的时候句子各要素一般顺着处理,其译文语义关系多处理为承接、因果、情状、使动等类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得”字句英译策略研究——致使关系对其英译方法的牵制[J]. 董艳云,陈向京,聂文信.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3)
[2]汉语兼语句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J]. 邓仁华,樊淑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句类、句型、句模、句式、表达格式与构式——兼说“构式-语块”分析法[J]. 陆俭明. 汉语学习. 2016(01)
[4]致使性“NP1+A得+NP2+VP/AP”结构的事件结构[J]. 梁英梅. 语言研究. 2015(02)
[5]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J]. 熊仲儒. 语言科学. 2014(03)
[6]动词“得”的语法化探析[J]. 李晓华.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7]动结式、V得句和兼语句的比较[J]. 张恒. 汉语学习. 2013(04)
[8]现代汉语“得”字句的再分类[J]. 郑湖静,陈昌来. 语文研究. 2012(01)
[9]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 张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3)
[10]N1+V+得+N2+VP/AP构式的复合致使分析[J]. 熊学亮,杨子. 外国语文. 2010(01)
博士论文
[1]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 金海月.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 牛顺心.上海师范大学 2004
[3]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 宋文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NP1)+V+得+(NP2)+VP”句式研究[D]. 陈倩茹.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2]现代汉语“A得VP”格式研究[D]. 谭威.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1776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主事居前含有“得”字小句句子动核分析
受事居前含有“得”字小句句子动核分析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虽然以上例句的句法结构都属于“N1+V1+得+N2+V2”句子,在语义上都属于主事居前的句子,但还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例1到例4,四个例句中N1发出V1的动作,而V1与“得”结合,支配、导致N2发生其他动作,具体语义关系为:对于此种语义类型的句子维译是,由于N1作为“V1得”的主体,动作的发出者,掌控整个句子语义的运行态势,因此维译的时候句子各要素一般顺着处理,其译文语义关系多处理为承接、因果、情状、使动等类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得”字句英译策略研究——致使关系对其英译方法的牵制[J]. 董艳云,陈向京,聂文信.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3)
[2]汉语兼语句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J]. 邓仁华,樊淑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句类、句型、句模、句式、表达格式与构式——兼说“构式-语块”分析法[J]. 陆俭明. 汉语学习. 2016(01)
[4]致使性“NP1+A得+NP2+VP/AP”结构的事件结构[J]. 梁英梅. 语言研究. 2015(02)
[5]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J]. 熊仲儒. 语言科学. 2014(03)
[6]动词“得”的语法化探析[J]. 李晓华.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7]动结式、V得句和兼语句的比较[J]. 张恒. 汉语学习. 2013(04)
[8]现代汉语“得”字句的再分类[J]. 郑湖静,陈昌来. 语文研究. 2012(01)
[9]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 张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3)
[10]N1+V+得+N2+VP/AP构式的复合致使分析[J]. 熊学亮,杨子. 外国语文. 2010(01)
博士论文
[1]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 金海月.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 牛顺心.上海师范大学 2004
[3]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 宋文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NP1)+V+得+(NP2)+VP”句式研究[D]. 陈倩茹.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2]现代汉语“A得VP”格式研究[D]. 谭威.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7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