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形容词异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6 06:43
同一个字,存在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读音,我们称之为异读(若着眼于读音的改变,也可称之为“变读”)。细分来说,大致有三种情况:(1)两个读音记录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这种读音差别很可能是“历史音变”所致;(2)两个读音记录的意义或用法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读音差别很可能是“假借”所致;(3)两个读音涉及的意义、用法不尽相同,这种读音差别很可能属构词或构形,这种情况前贤多以“四声别义”“变调构词”等称之。古汉语形容词也存在异读,那么其音义规律是怎么样的?本文将以《经典释文》一书中形容词的异读为切入点,全面考察其中形容词异读的句法-语义,并分析其变读的规律、不变读的原因,进而探讨异读的本质。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典释文》形容词异读词表,包括词表凡例、词表正文,正文包括动形完成体变读、普通形动变读、形容词使动变读、形容词意动变读、形名变读、形容词指称变读、形容词内部特殊变读、兼有两类变读及其他。第二部分是古汉语形容词异读规律,包括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变读、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变读、形容词内部特殊变读及其他。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异读的成因和异读的本质。通过考察发现,古汉语形容词的异读成因包括叶韵、讹误...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经典释文》形容词异读词表
词表凡例
词表正文
一、动形完成体变读
盛
知智
治
易
便
二、普通形动变读
逺
近
久灸
劳
陰蔭
三、形容词使动变读
卑
康
善缮
白
平评
昭照
和
足
四、形容词意动变读
恶
苦
甘
嘉
五、形名变读
亲衬榇
少
虚
六、形容词指称变读
高
深
长(chang)
广
厚
七、形容词内部特殊变读
大
轻
巧
八、兼有两类变读
难
疆強
要
九、其他
文
假1动词
假2形容词
明
荣
险
幽
弱溺
第二章 古汉语形容词异读规律
2.1 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变读
2.1.1 动形完成体变读
2.1.2 形动变读
2.2 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变读
2.2.1 形名变读
2.2.2 形容词指称变读
2.3 形容词内部特殊的变读
2.3.1 表程度加强的变读
2.3.2 去声一读有贬义的变读
2.4 其他
2.4.1 名动变读
2.4.2 动词内部变读
2.4.3 通假字
第三章 结论
3.1 异读的成因
3.1.1 叶韵
3.1.2 讹误
3.1.3 历史音变
3.1.4 通假
3.1.5 构词、构形
3.2 异读的本质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0698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经典释文》形容词异读词表
词表凡例
词表正文
一、动形完成体变读
盛
知智
治
易
便
二、普通形动变读
逺
近
久灸
劳
陰蔭
三、形容词使动变读
卑
康
善缮
白
平评
昭照
和
足
四、形容词意动变读
恶
苦
甘
嘉
五、形名变读
亲衬榇
少
虚
六、形容词指称变读
高
深
长(chang)
广
厚
七、形容词内部特殊变读
大
轻
巧
八、兼有两类变读
难
疆強
要
九、其他
文
假1动词
假2形容词
明
荣
险
幽
弱溺
第二章 古汉语形容词异读规律
2.1 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变读
2.1.1 动形完成体变读
2.1.2 形动变读
2.2 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变读
2.2.1 形名变读
2.2.2 形容词指称变读
2.3 形容词内部特殊的变读
2.3.1 表程度加强的变读
2.3.2 去声一读有贬义的变读
2.4 其他
2.4.1 名动变读
2.4.2 动词内部变读
2.4.3 通假字
第三章 结论
3.1 异读的成因
3.1.1 叶韵
3.1.2 讹误
3.1.3 历史音变
3.1.4 通假
3.1.5 构词、构形
3.2 异读的本质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0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020698.html
上一篇:印尼非华裔学生汉语语音学习难点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