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诸宫调》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刘知远诸宫调》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知远诸宫调》 《中原音韵》 金代北方某方言 闽语 周德清
【摘要】:《刘知远诸宫调》是金代北方的民间作品。本文把《刘知远诸宫调》残存的86首乐曲的押韵韵段比较《中原音韵》,总结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并证以闽语,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所反映的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代中原语音所固有的。根据《刘知远诸宫调》所反映的金代中原语音与《中原音韵》的差别推断,《中原音韵》主要是周德清参考部分北曲用韵以已见规范曲韵的韵书,规范不乏周氏的主观臆断,也明显受到前代诗文押韵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刘知远诸宫调》 《中原音韵》 金代北方某方言 闽语 周德清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诸宫调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13B233)
【分类号】:H114
【正文快照】: 《刘知远诸宫调》,金代无名氏著,原书久已失传。1907-1908年俄国柯智洛夫探险队考察内蒙古甘肃青海一带时在张掖城郊的古代黑水城遗址发掘出土该书残卷。1958年4月此残卷回国,藏于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1958年8月文物出版社将它影印出版。原本《刘知远诸宫调》是一个袖珍本,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欣欣;《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肖文辉;;《中原音韵》无入声证——兼与金欣欣先生商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3 金周生;;陈伯元先生《中原音韵》研究之成就与贡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艾君华;陈婷;;《中原音韵》有无入声之再认识[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5 童琴;;《中原音韵》校勘补正[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刘静;《中原音韵》音系无入声新探[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金有景;;山西襄垣方言和《中原音韵》的入声问题[J];语文研究;1989年04期
8 宁忌浮;《中原音韵》与高安方言[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刘静;从元曲中的异文看《中原音韵》音系入声的消失[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10 刘晓南;;从《四声通解》译注《中原音韵》看早期官话入声[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琳;;从《中原音韵》到《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牙喉音开合口的演变[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许颖颖;;明清时期闽吴两地真文、庚青、侵寻三韵合部的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李舜华;;从四方新声到弦索官腔:《中原音韵》与元季明初南北曲的消长[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行健;《中原音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庄红梅;《太和正音谱》用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安杰;元明汉语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张静;元明北方汉语入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艳芳;明代河北散曲家薛论道散曲用韵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桑宇红;中古知庄章三组声在衡水市的读音类型[D];河北大学;2001年
7 李莎莉;明代江西诗人用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青国;隆尧方言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静;近代以来汉语介音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娇;《音韵清浊鉴》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8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2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