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汉语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拒绝”是日常交际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同样也是非常普遍且敏感的言语行为,是一种具有冲突性的“威胁面子的行为”。人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遇到需要拒绝他人的情况,如何拒绝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男女在语言使用上又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这使语言变得更加复杂。了解中国人在男女使用拒绝语上的差异变化对于国际汉语教学意义深远。本研究以60名中国人,6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中的语篇补全测试法收集语料,并对中国人以及留学生使用汉语拒绝语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了解留学生汉语拒绝语的使用情况,从而提出对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本研究采用量化和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语篇表层的话语序列模式以及拒绝策略的使用等方面考察男女在拒绝语使用上的性别差异,同时考察了在不同情景以及不同社会距离影响下的拒绝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中国人和留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不同,从而探讨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对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论文主体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主要包括研究缘起、选题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的绪论部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第三章主要从语篇表层的话语序列模式、拒绝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不同情境和不同社会距离影响下的拒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中国人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第四章则从同样的角度探讨了留学生使用汉语拒绝语的性别差异以及与中国人的不同;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汉语拒绝语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第六章主要从对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对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对本研究所调查的中国人以及留学生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本文的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拒绝语使用上的性别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主要从称呼语的使用、语气词的使用、辅助言语行为以及拒绝策略的使用等方面表现出来;留学生与地道的中国人相比,在拒绝语的使用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气词使用过少,拒绝策越的选择过于单一。针对留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对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拒绝语 性别差异 拒绝策略 国际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11-13
- 一、研究缘起11-12
- 二、选题意义12-13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3-20
- 一、拒绝语研究综述13-18
- 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18-20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20-24
- 一、言语行为理论20-21
-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21-22
- 三、性别差异理论22-23
- 四、礼貌理论23-24
- 第四节 拒绝语的类型24-28
- 一、主观角度的分类24-25
- 二、客观角度的分类25-26
- 三、汉语中的特殊分类26-28
- 第二章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实施28-32
- 第一节 研究方法28-30
- 一、研究方法28-29
- 二、研究对象29-30
- 三、研究思路30
- 第二节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30-32
- 一、数据的收集30
- 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0-32
- 第三章 中国人汉语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调查分析32-53
- 第一节 汉语拒绝语表层话语序列模式性别差异32-40
- 一、汉语拒绝语表层话语系列模式32-35
- 二、汉语拒绝语表层话语序列的性别差异35-40
- 第二节 汉语拒绝语策略选择的性别差异整体情况40-45
- 一、汉语拒绝语表达的策略40-43
- 二、汉语拒绝语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情况43-45
- 第三节 不同情境下拒绝语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45-49
- 一、拒绝请求45-46
- 二、拒绝邀请46-47
- 三、拒绝建议47-49
- 第四节 社会距离影响下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49-53
- 一、拒绝陌生人49-50
- 二、拒绝朋友50-51
- 三、拒绝亲人51-53
-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拒绝语使用性别差异调查分析53-65
- 第一节 留学生汉语拒绝语表层话语序列模式的性别差异53-58
- 一、修饰语使用的性别差异54-56
- 二、辅助言语行为使用的性别差异56-58
- 第二节 留学生汉语拒绝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58-65
- 一、留学生汉语拒绝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总体情况58-59
- 二、不同情境下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分析59-62
- 三、社会距离影响下拒绝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分析62-65
- 第五章 汉语拒绝语使用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65-68
- 一、生理原因65-66
- 二、历史原因66-67
- 三、社会原因67-68
- 第六章 汉语拒绝语性别差异研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68-72
- 第一节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68-69
- 第二节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69-72
- 第七章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78-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金,陈源;道德评判的性别差异[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黄敏;性别话语差异[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丽娟;儿童性别差异的教育[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03期
4 吴秀琴;试论婴幼儿早期社会化对儿童运动技能性别差异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5年04期
5 张美琴;;语言与性别的关系[J];考试周刊;2008年33期
6 邓婷;;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削弱[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7 刘莹;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潘世松;喻体的能动性与性别差异[J];修辞学习;2001年06期
9 郑金香,阴国恩;幼儿自由游戏行为性别差异的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帮琼;;计算机焦虑的性别差异及其研究综述[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珠;李大魁;;药物临床研究中的性别差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伍秋萍;蔡华俭;;对中国人自尊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天强;张大均;;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牛勇;邱香;;弗洛伊德的性别差异及其启示[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有智;金彩芬;;从性别差异到性别偏见看女性的处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段海军;麻丽丽;赵慧芳;;面孔与物体识别能力及其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建华;;小学生焦虑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威斯康星大学 利玛·阿普尔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麦曦 岳英整理;直面学术界中的性别差异[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郁枫;儿童思维的性别差异[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观熙;用影像呈现贫困枷锁下婚姻交易的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4年
4 陈勇;基因表达有性别差异“对性下药”有望实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高路;上海职场:高学历人群性别差异不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谢明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副教授马虹英提醒:临床用药勿忽视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李敏谊;性别差异与文化偏见[N];人民日报;2011年
8 苏子川 江苏 南京;正视女性就业的“性别差异”[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郑渝川;别让性别差异影响你的生意[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凌菲;学习与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海波(Robert Grzybowski);汉语礼貌表达方式的性别语言差异性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玉成;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于庆宝;字形和表象有关任务的脑功能连通和性别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乔国芬;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神经元与反射调节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娟;共情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探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齐萌;论法官的性别因素对审判风格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郎晓雅;对日语称赞及其应答的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冯慧;句末语气词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沁;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性别差异表现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梦雅;女性真的是路痴吗?—商场与办公楼内多种空间任务的性别差异比较[D];南京大学;2016年
7 王宗才;侗汉杂居区初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性别差异的个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琳;创业机会评价中的性别差异[D];南京大学;2016年
9 米曾丽;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性别差异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陈毅媛;语言和空间信息加工脑功能模式的性别差异[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2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2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