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泰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7-08-03 12:23

  本文关键词:中泰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礼仪 教学语言 教学方法 交往关系 教育思想


【摘要】:跨文化适应是国际汉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往往是最大的困扰,文化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延长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周期,还会严重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率。而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视角,针对教学中的文化差异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能结合教学实践给国际汉语教师提出可行建议的更是凤毛麟角。本研究可以补充这一领域的研究资料,同时也具有较广泛的启发作用,可以为针对其他国际学生群体的汉语国际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范式。本研究以中泰学生群体为对象,从教师礼仪、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中泰两国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在整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经历、文献资料、观察及访谈所得材料,对比分析中泰两国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教师礼仪、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师教育思想五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中泰两国的语言教学活动存在显著差异:(1)二者都讲求教师礼仪,但泰国对教师礼仪的要求更为严格;(2)教学语言方面,中泰教师使用的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有较大差异;(3)中泰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类别不同:中国教师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泰国教师则更倾向于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且泰国教师课堂状态更积极、设计的课堂活动也更丰富;(4)中泰两国师生关系的出场语境、价值取向、交往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5)教师教育思想方面:中国教师重视智育,且偏向应试教育;而泰国教师更注重德育,提倡素质教育。另外,研究还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等级观念等方面分析两国语言教学中文化差异的产生原因。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教学活动中的文化交流,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给国际汉语教师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礼仪 教学语言 教学方法 交往关系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5
  • 一、选题缘由11-12
  • 二、理论基础12-13
  • 三、实践意义13-14
  • 四、研究路径14-15
  • (一) 研究内容14
  • (二) 研究方法14-15
  • (三) 研究步骤15
  • 五、相关概念15-20
  • (一) 文化及跨文化交际15-17
  • (二) 教育理念17-18
  • (三) 生本教育18-20
  • 六、相关研究概述20-25
  • (一) 国内语言教学的文化差异研究20-23
  • (二) 中外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化研究23-25
  • 第一章 对中泰语言教学中文化差异的调查25-31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25-26
  • 第二节 样本的选择26
  • 第三节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6-27
  • 第四节 调查概况27-31
  • 第二章 对中泰语言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分析31-48
  • 第一节 语言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内容解读31-36
  • 一、教师礼仪31-32
  • 二、教学语言32-33
  • 三、教学方法33-34
  • 四、师生关系34-35
  • 五、教师教育思想35-36
  • 第二节 结合调查结果的具体分析36-48
  • 一、教师礼仪的文化差异36-38
  • 二、教学语言的文化差异38-40
  • 三、教学方法的文化差异40-42
  • 四、师生关系的文化差异42-45
  • 五、教师教育思想的文化差异45-48
  • 第三章 中泰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产因分析48-55
  • 第一节 地理环境48-49
  • 第二节 历史传统49-51
  • 第三节 文化传承51-52
  • 第四节 等级观念52-55
  • 第四章 调查分析结果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55-62
  • 第一节 正确认识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文化交流55-56
  •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设计56-62
  •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56-58
  • 二、注重教育教学方面的文化调适58-60
  • 三、更新教育思想,做到“有效教学"60-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8
  • 附录168-71
  • 附录271-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翰卿;论中原文化及其精神[J];学习论坛;2004年10期

2 闫春光;;试论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J];北方经贸;2009年07期

3 段冉;;用制度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护航[J];艺术教育;2011年01期

4 温博;;煤炭文化和煤炭文化转型[J];学理论;2012年05期

5 李金蓉,门红卫;论消费流行的文化特征及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J];消费经济;1996年03期

6 谢静;实践活动中的消费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陈弦章;构建科学的大众的有特色的闽西文化[J];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8 沈桂萍;;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是文化”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马云驰;形成、发展、变化中的深圳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程长羽;官文化的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张守智;;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若风;机遇:“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小明;用传统文化缔造品牌文化辉煌[N];市场报;2003年

3 穆益斌;我们期盼和追求怎样的律师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4 柳鸿斌;重构现代区域文化 增强九江发展动力[N];九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单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N];无锡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易家言 柏文学 金海燕;“洗脚文化”之争争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孙晓林;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腾飞[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洪波;实施五大战略 抓好五个一批 为建设和谐邯郸、魅力邯郸、创新邯郸做出积极贡献[N];邯郸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主义特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平聚;深圳创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5 王云芳;迁徒流变中的文化传统:境外鲁籍作家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7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星;楚文化语境中的道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邓春梅;水田人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姜康;云南傣族、白族龙舟(船)制作文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潘晓磊;甘肃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胜男;论英国保守主义政治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亚威;20世纪50-70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虹;主题空间的表达与文化符号的提炼[D];上海大学;2015年

8 何虎;文化、语言与颜色认知的关系: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倩;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张明轩;语用学视角下的李安电影及其所反映的跨文化交际现象[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4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4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