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轸”文献举疑
发布时间:2017-08-03 20:30
本文关键词:“瑟轸”文献举疑
更多相关文章: 瑟轸 《春秋后语》 《周书》 《后汉书·礼仪志》
【摘要】:《后汉书·礼仪志》、《春秋后语》、《太平御览》卷五七七录《周书》中均有"瑟"与"轸"并见的文句,但这些记载并不能视为乐器瑟有调弦部件"轸"的信史资料。《春秋后语》、《周书》所见"琴瑟无轸"是后代学者改动前代文献的词语而成,《后汉书·礼仪志》的"轸间"实指"隐间"。"瑟轸"之说尚无有力的文献支撑。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关键词】: 瑟轸 《春秋后语》 《周书》 《后汉书·礼仪志》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先秦古乐考论”(批号2012T5019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资助项目“先秦古乐考论”(批号2011049054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24
【正文快照】: “轸”是古琴上的常见部件,用以调弦。流传至今的唐、宋全箱体古琴上皆有轸,出土的战国、西汉半箱体琴也多见有轸,琴以有轸为常制。西汉文献《韩诗外传》、《列女传》中已记载了轸在琴上所起的作用,知当时人已将琴上用以调弦的部件称为“轸”。而乐器瑟上则鲜见有轸,1迄今为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大庸;房道国;孙涛;;山东章丘市洛庄汉墓陪葬坑的清理[J];考古;2004年08期
2 许建平;《春秋后语释文》校读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方建军;;琴瑟的轸和轸钥[J];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敏;;论《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以引《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王雁;;绫的历史嬗变——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选题《中华博物通考》编纂手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丁超俊;;浅谈《儒林外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白璐;;唐诗宋词中“西楼”内涵的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靳婕;;先秦时期的舞蹈艺术[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王,
本文编号:616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