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造词与诗歌新语

发布时间:2017-08-06 19:09

  本文关键词:汉语造词与诗歌新语


  更多相关文章: 造词 汉语复合词 一次频词


【摘要】:造词是指书面语中人为构造的词汇,随着书面语的形成,造词现象在汉语早期文献中就已出现。汉语造词是按照汉语构词方式形成的,突出体现了汉语复合词的构词特点。据调查研究显示,魏晋以后是文人诗歌中造词("新语")产生最多、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些造词有的成为诗歌的常用词语,也有的仅出现一次,成为一次频词。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造词 汉语复合词 一次频词
【基金】:2014年度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汉语诗歌词汇研究》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中古汉语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现象变化是词汇的复音化以及新的复音词的大量产生。对于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学者分别从语音简化、表义精确、审美观念、音步韵律及外来语影响等方面提出解释1。从语言发展的一般情况来看,词汇的变化和新词的产生既有语言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远;;古代词藻成语典故之总集——《佩文韵府》[J];辞书研究;198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李锋;;从《穷汉词》看蒲松龄的“惧贫”情结[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杨鉴哲;;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严春美;郭熙铜;陈晓东;;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戈春源;;寒山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7 陆丙甫;;全球化和汉语的优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景亚鹂;王原茵;;唐代长安大云寺历史文化稽考——读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A];杜甫研究论集——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艾小艳;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静;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洪伟;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简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霞;从命名实验看造词策略和音义联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钱乃荣;“酷语”在造词上的新特点[J];语文建设;2001年12期

3 李君;试析改革后简缩造词现象[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丁桂英;吴寿松;;刍议新词与生造词的判定标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周园园;;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比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张纯;;动物隐喻人造词特征浅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7 ;造词热 中国大陆去年诞生594条新词[J];国际新闻界;2012年06期

8 段曹林;曾翠媚;;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分析——以“171条新词语”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6期

9 钟舟海;;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嬗变[J];文化与传播;2012年02期

10 金欣;;浅谈现代汉语变调造词[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楚群;;“别解”造词理据及规范问题分析[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建民;;粤语造词的文化心理浅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吴礼权;刘风玲;;认知视野中的比喻造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孙曼均;;生造词问题的再思考——兼议词汇规范与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5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天星;;借代的词汇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文化学者 常江;造词之风:创意还是才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一年“造词”近六百 六成“新词”速消亡[N];文汇报;2012年

3 邑生;没了“WiFi”,,拿什么与世界沟通?[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黄长著;从“信息化”等词语的翻译看学术界的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模艳;现代汉语比喻造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栾妮;《红楼梦》中的修辞造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敏;宋人笔记与汉语词汇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邵燕梅;现代汉语商业隐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永杰;汉语委婉造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莉芳;现代汉语词汇修辞造词[D];河北大学;2007年

3 刘婧琢;《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修辞造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王鑫;现代汉语修辞造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羽;汉英比喻造词比较[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媛媛;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角度探析汉语造词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红霞;现代汉语修辞造词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春兰;中草药命名及文化内涵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孙娜;经济类新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孔丽;新词语修辞造词考察及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1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31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