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调藏语的习惯音高和有声调藏语的连读变调
本文关键词:无声调藏语的习惯音高和有声调藏语的连读变调
【摘要】:有声调藏语一般都有连读变调,而且类型比较一致,多音节词一般都符合"前不降后不低"的模式。无声调藏语词汇一般都有一种习惯音高模式,多音节词多为"前低后高"模式。无声调藏语这种多音节词的习惯音高模式很可能是有声调藏语中多音节词连读音高模式的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藏语 声调 连读变调 习惯音高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总结和探索”(14YYC00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上古汉语与藏语比较研究”(2011SJD740003)
【分类号】:H214
【正文快照】: 汉藏语大部分都有声调,而且一般都有变调现象。其中藏语不同方言处于声调发展的不同阶段,卫藏方言、康方言已经产生声调,数量多少不一,安多藏语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声调,有些方言声调处于萌芽阶段(王双成2011:26)。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藏语方言为观察声调产生过程提供了很好材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瞿霭堂;;藏语的变调[J];民族语文;1981年04期
2 谭克让;;夏尔巴藏语的声调系统[J];民族语文;1987年02期
3 王双成;;玛多藏语的声调[J];民族语文;2011年03期
4 李亮;于洪志;杨阳蕊;李永宏;;现代藏语声调研究现状及方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2 陈其光;汉藏语的几种变调[J];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3 王丽莺;杨浣;马升林;;夏尔巴人族源问题再探[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李永斌;;西藏语言研究概况述评[J];天中学刊;2009年04期
5 李亮;于洪志;杨阳蕊;李永宏;;现代藏语声调研究现状及方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曲珍;春燕;;藏语语音合成中语料数据标注规则的设计[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黄行;汉藏民族语言声调的分合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8 瞿霭堂,劲松;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语言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天华;论元结构:标记、语序及其关系[D];南昌大学;2007年
2 李子鹤;保定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类型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3 李亮;汉、藏语声调的声学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4 叶琳;哈尔滨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中的方音特色[D];南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霭堂;;谈谈声母清浊对声调的影响[J];民族语文;1979年02期
2 胡坦;;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J];民族语文;1980年01期
3 张济川;;藏语拉萨话声调分化的条件[J];民族语文;1981年03期
4 瞿霭堂;;藏语的变调[J];民族语文;1981年04期
5 谭克让;;藏语拉萨话声调分类和标法刍议[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6 黄布凡;;木雅语概况[J];民族语文;1985年03期
7 谭克让;;夏尔巴藏语的声调系统[J];民族语文;1987年02期
8 谭克让;孔江平;;藏语拉萨话元音、韵母的长短及其与声调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1年02期
9 黄布凡;拉坞戎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3年03期
10 瞿霭堂;论汉藏语言的声调(续)[J];民族语文;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伯慧,刘镇发;广东饶平上饶客家话的两字连读变调[J];方言;2004年03期
2 马秋武;再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马秋武;;“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的优选论解释[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4 刘春宁;;书面标示连读变调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J];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曾莉莉;;丰城方言的轻声和连读变调[J];方言;2007年02期
6 车玉茜;;昆山方言连读变调的处理及与上海、苏州的比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张盛裕;潮阳方言的连读变调(二)[J];方言;1980年02期
8 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二)[J];方言;1982年02期
9 岩田礼;;连云港市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82年04期
10 钱乃荣;石汝杰;;苏州方言连读变调讨论之二关于苏州方言连读变调的意见[J];方言;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梅;;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萍;;邯郸话二字组连读变调的音系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丁维莉;;An Analysis of Tone Sandhi in Disyllabic Sequence in Huangxian County Dialect[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5 唐健雄;;满城话连读变调的层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房青;;湘潭方言声调及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吕东莲;;河北狼山话的声调及连读变调[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张新婷;;乌回话连读变调和轻声的优选论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尹玉霞;;汉语连读变调对优选论的挑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胡伟;;遵义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实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英;忻州方言的连读变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储丹丹;连读变调习得偏误的优选论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曾莉莉;丰城方言的连读变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燕华;海门话的连读变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美淼;玉山(樟村)方言的连读变调[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佩娟;基于上声连读变调的词语组合形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吴清然;闽语福安方言连读变调之优选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鲁曼俐;汉语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D];湖南大学;2006年
9 余森河;基于音系学优选论:饶平话连读变调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10 邱镔;宁都(湛田)方言的连读变调[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8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5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