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可逆句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2 00:38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可逆句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汉语 可逆句式


【摘要】:在人们语言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模式的因素影响下,汉语在语序上通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动词放在主语之后,而宾语放在动词之后,它们三者在位置上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汉语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那就是可逆句式,在这一句式下,动词前后的名词成分完全是可以进行交换的,并且交换之后也不会影响其原本的意义。一直以来,各位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了探讨,但目前来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所做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汉语的可逆句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汉语 可逆句式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全球移动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新模式》课题成果,课题项目编号为15SB0333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汉语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语言,在语法上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对于句子中的主谓宾等结构也有着明确的位置安排,但是在严格的语法之中,还存在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那就是可逆句式,在这种句式中,动词前后的主语和宾语可以随意进行交换,并且句子的意义也不会改变。而认知语言学是上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赞;;现代汉语双矢量动词与可逆句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3年04期

2 刘敏;;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章可循;;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范晓;;关于句式问题——庆祝《语文研究》创刊30周年[J];语文研究;2010年04期

5 鹿荣;;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研究概观[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句式的几个问题——基于语言习得的视角[J];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06期

2 赵明丽;刘宇慧;;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北京地区高校校园标识语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6年21期

3 曾常红;王芳;;论范晓对句子及其句式的研究[J];武陵学刊;2016年04期

4 聂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可逆句式探析[J];语文建设;2016年18期

5 李艳;仝国斌;;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的衍变关系例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范晓;;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句干句式[J];汉语学报;2015年02期

7 范晓;;“三维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句子教学[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01期

8 彭炜明;宋继华;王宁;;基于句式结构的汉语图解析句法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06期

9 范晓;;关于句式的几点思考[J];汉语学习;2013年04期

10 余敏;赵显昊;;从本体到第二语言习得的现代汉语句式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关于句子的功能[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2 鹿荣;;可逆句式的范围及分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石毓智;;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邓云华;石毓智;;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5 张丽丽;;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邹海清;供用句的非动态性特征与句式语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7 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8 随利芳;也谈现代汉语的“主宾互易句”——与陈平先生商榷[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艳惠;陆丙甫;;数目短语[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10 张国宪;;制约夺事成分句位实现的语义因素[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麦巧;;试析可逆句的语义模型及主宾可换位的原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田金莲;;双数量否定供动可逆句的不对称性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3 鹿荣;;可逆句式的范围及分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鹿荣;;双受事主宾可逆句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章可循;;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敏;;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鹿荣;;供用类可逆句式的认知语义表现[J];汉语学习;2012年02期

8 上官建敏;;浅析可逆句[J];青年文学家;2014年18期

9 鹿荣;;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研究概观[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10 陈翠翠;;现代汉语可逆句的重新分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瑶;现代汉语可逆句的类型及可逆动因[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吴彬;致使性可逆句式句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珍;汉语可逆句对外教学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敏;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汉语可逆句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陈翠翠;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黄培;述语为动补结构的主宾可逆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燕娃;汉语方位交替句的语义考察[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8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58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