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端凸显式系列动作整合
本文关键词:论终端凸显式系列动作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姿势动词 时间顺序/范围原则 必然结果的形式化 终端凸显式系列动作整合
【摘要】:当有人从桌子对面起身走过来在自己身边坐下时,汉语可以将其情形编码为"坐过来"这种动趋式述补结构。但从事理上讲,跨界转移事件"过来"先于姿势形成事件"坐"而发生(先"过来",然后再"坐下"),因此将其编码为"坐过来"显然与时间顺序/范围原则发生冲突。本文采用"终端凸显式系列动作整合"这种认知方式来对"坐过来"类述补结构进行识解,并认为依此思路进行识解,"坐过来"这种编码方式仍可视为符合时间顺序/范围原则。
【作者单位】: 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姿势动词 时间顺序/范围原则 必然结果的形式化 终端凸显式系列动作整合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我们将诸如“站、坐、蹲、跪、躺、肌、睡、靠”等与姿势的形成相关的动词称作“姿势动词”。其中“睡”,不仅可以“躺着睡”,还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来睡,比如“坐着睡”、“站着睡”、“趴着睡”等等。但在没有特别指出睡姿的情况下,谈及“睡”的意义时,“躺着(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文磊;;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研究综观[J];当代语言学;2012年01期
2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3 杉村博文;;可能补语的语义分析——从汉日语对比的角度[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4 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5 袁毓林;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2 李虹;;从短语sweet september来看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差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把OV在L”句的语义及与“在LVO”句的变换[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4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彭宣维;动词词组的连带范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彭宣维;;现代汉语名词词组中的指别成分系统及其语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鹿荣;齐沪扬;;“处所+V+受事”句法可逆的语义制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黎;;汉语“量形构造”的认知理据——词汇压制与语义突显的角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苹;;“从+NL”与“在+NL”的分工与交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东波;陈锋;;现代汉语“名+名+名”组合的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馥芳;;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5 张丽;;“美丽天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对外宣传策略——以认知图式的构建为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锦炼;汉日歧义现象对比中国语と日本语の暧昧性现象の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常婧;汉语动结式致事论元实现的构式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龙俊宇;泰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过程和言语加工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华祚彩;《吕氏春秋》兼语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超;初中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情态补语练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楼庭兼;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运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廖秋忠;;也谈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2期
3 李亚非;;从并列结构的句法条件看边缘语料的理论意义[J];当代语言学;2009年04期
4 阚哲华;;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J];当代语言学;2010年02期
5 黄锦章;;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临定;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汉语学习;1984年02期
7 史文磊;;国外学界对词化类型学的讨论述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9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10 宋文辉;再论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核心[J];现代外语;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70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