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总”与“都”量化对象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7-08-20 10:17

  本文关键词:“总”与“都”量化对象的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量化对象 个体 事件 量化动力


【摘要】:“总”和“都”都有量化功能,前者主要量化事件,后者主要量化个体。“都”量化的个体需要复数性,系联的焦点需要有名词性,并要为“每NP”与“所有的NP”等提供量化动力。“总”量化事件,对个体的复数性、所在句的焦点类别没有要求,也不能为“每NP”与“所有的NP”提供量化动力。“总”和“都”量化的对象不同,这使得它们可以共现。“都”量化的个体在LF层必须移位到C的指示语位置或受C层的算子约束,这使得“都”不能出现于关系小句;“总”不量化个体,这使得“总”可以出现于关系小句。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量化对象 个体 事件 量化动力
【正文快照】: 传统语法中将“总”归为时间副词,将“都”归为总括副词,形式语义学则常常将“总”与“都”归为“全称量词”。对本文而言,“总”与“都”是不是“全称量词”并不重要,尽管徐烈炯(2014)曾对“都”的全称量词地位提出质疑。本文感兴趣的是“总”与“都”的差异。黄瓒辉(2013)认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金亮;;说“掉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王一民;连词“和”“与”“及”用法的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王一民;“不齿”跟“不耻”的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娟;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红桂;现代汉语三项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晓宇;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仓晓敏;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淑娟;现代汉语名词性成分从缺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郑银花;英朝名词性分句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魏瑶;论名词性成分的有定和无定[D];山西大学;2006年

9 冯冬梅;种类量词的认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06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6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