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西根北部》的多模态话语解读探析
本文关键词:《在密西根北部》的多模态话语解读探析
【摘要】:本文以"冰山原理"为立足点,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之下,对《在密西根北部》的多模态话语进行简要的解读,抽取作品当中具有代表性语言句式以及人物对白作为分析的载体,意在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在密西根北部》 多模态话语 冰山原理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引言《在密西根北部》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对于该作品,无论是海明威的导师斯泰因先生抑或是部分的文学评论加均不表示认可,认为作品当中所描绘的场景太过香艳,思想内涵更是“极端下流”的[1]。《在密西根北部》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备受读者推崇。海明威最著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宜波;刘秀丽;周宁;;《在密西根北部》的多模态话语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3 罗永胜;;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4期
4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年01期
5 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素音;;多媒体英语课堂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和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3 李枫;李娜;;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及编写理据[J];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4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胡慧慧;;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孙敏庆;朱海澎;;中俄“国家年”徽标的多模态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8 曲雯;;藏区高校双语教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模态话语分析[J];才智;2012年01期
9 张丹;;教师专业化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多模态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吕慰;;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初探——以语言与图像的评价功能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Hu Yongjin;;An Empirical Research Testing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ity o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先锋;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立新;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泰中华;口语交际语言功能价值评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龚晓斌;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刘佳;多模态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朱永海;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觉表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乃军;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吴莎;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荫;上海世博会英文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顺臣;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雪;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韵如;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向静;图像中的意义与媒体的意识形态:西藏3.14事件新闻图像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起昌;;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程英;;近十年来中国对PowerPoint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白杨;;《在密执安北部》的女性文体学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5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6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7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8 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9 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10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年02期
2 蒋婷婷;;多模态隐喻建构的认知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02期
3 李力;;幽默的多模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陈明瑶;谢莉;;论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和情感说服功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娣;陈海庆;;多模态语篇中模态间的协同关系[J];知识经济;2013年09期
6 杨旭;汪少华;;电视广告音乐的多模态隐喻机制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3期
7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8 金雅声;胡阿旭;;少数民族语音多元化和多模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裴晓娜;;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8期
10 胥国红;曲航;;多模态语篇分析——信息时代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莹;多模态语篇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2 周燕红;幽默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于萍;购物网站的多模态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窦红双;话语的多模态性:理论与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龙艳琴;汉语房地产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6 袁艳艳;动态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艳玲;多模态电视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廖守通;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衔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娜;政治漫画中画喻及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孙洋洋;视觉环境下广告语篇的多模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