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剧中基督教传统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双声糅合——以《暴风雨》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 莎士比亚剧作 《暴风雨》 基督教传统 人文主义精神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知识界的思想现状是复杂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中基督教传统与人文主义精神的混合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莎士比亚剧作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来看,表现为对基督教传统和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兼容并蓄。以《暴风雨》为例,剧中人有的纯洁有礼,有的善念尚存,有的内心为野心和妄想所占据;而普洛斯彼罗这个人物是神性、人性和魔性的统一体。全剧以对基督教传统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双声糅合,维持着文本的意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莎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Abstract]:During the Renaissance, the ideological status of the intellectual world was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mixing of Christian tradition and human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rtistic creation. Shakespeare's plays are a representative of this aspect. Take the Storm as an example, some people in the play are pure and courteous, some good thoughts still exist, some hearts are occupied by ambition and delusion. The character Prospero is the unity of divinity, human nature and evil nature. The whole play is a combination of Christian tradition and humanism spirit, which maintains the meaning of the opening of the text. This openness makes Shakespeare Opera a classic in the classics.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2015ZSJD010)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I561.073
【正文快照】: 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双声糅合,在文艺复兴时代不是单独的情形。“文艺复兴的许多作品就是所谓文化上的‘混合’,即在某些方面是古典的,而在其他方面却是基督教的。”[1]首先,基督教产生时就吸收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古罗马的政法体系和古希伯来的宗教精神等众多文化成果。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盈秋;浅谈莎土比亚《暴风雨》的艺术美[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许克琪;;戏剧经典的现实意义——关于《暴风雨》的人类学解读[J];艺术百家;2007年S2期
3 段汉武;;《暴风雨》后的沉思:海洋文学概念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贞;;善与恶的交锋——论《暴风雨》中人性冲突的隐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侯朝阳;;《暴风雨》中的时间和空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学燕;;《暴风雨》之艺术特点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1期
7 王虹;焦敏;;《暴风雨》的后殖民解读与挪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高璐;;莎剧《暴风雨》中魔法的解码[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9 罗琦;;舞台表现力与真实的误区——对迪克兰·唐纳伦版《暴风雨》的思考[J];艺海;2012年06期
10 陶志丹;于凤保;;论《暴风雨》中“三位一体”原型[J];名作欣赏;2012年3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解玺璋;《暴风雨》:多重时空 逼真动作[N];北京日报;2012年
2 张剑;英国的文学与岛国意识[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先利;放逐与救赎:《暴风雨》中的精神之旅[D];西南大学;2012年
2 韩媛媛;重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允丽;生态批评视阈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祝芳芳;回写《暴风雨》:约翰·福尔斯《魔法师》的互文性阐释[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彦;莎士比亚与赛撒尔的《暴风雨》中人物身份的后殖民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丽敏;生态批评视角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钟杰;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节制主题[D];西南大学;2011年
8 钟慰;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许克琪;英国荒岛文学两部代表作品的后殖民解读[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3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4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