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的关怀伦理观:以《接骨师之女》为例析
本文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女性伦理 关怀伦理观 公正伦理观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谭恩美自认她在写作中会尝试回答一些道德观问题。《接骨师之女》是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三代女性、两对母女"关系变迁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女性情感历程的宏伟画卷。女性主体失语、伦理关系失序,既是关怀伦理声音式微的表征,更是两种伦理观(公正伦理观与关怀伦理观)之紧张关系的表征。《接骨师之女》集中揭示了关怀伦理观的独特内涵,充分说明了关怀伦理观对于解决个体间冲突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有助于消解公正伦理观一统天下的认知格局。《接骨师之女》从文学的角度描绘了以"爱"为纽带实现"真"与"善"的统一这一根本伦理命题的现实可能性,并赋予"书写"、特别是女性"爱"的书写以特别的伦理意义,具有呼吁人们重视关怀伦理的积极意义。
[Abstract]:Tan En-mei admits that she will try to answer some moral questions in her writing. "the daughter of the Implicator" is her 4th novels, which tell a st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generations of women, two pairs of mothers and daughters". It depicts a grand picture of the female emotional process. The female subject aphasia and the disorder of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are the signs of the decline of the voice of caring ethics. It is also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thical concepts (just ethics and caring ethics). "the daughter of the osteosynthesis" focuses on revealing the unique connotation of the caring ethics. It fully explain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caring ethics in resolving individual conflicts. And it will help to dispel the cognitive pattern that justice ethics dominates the whole world. "the daughter of the Patriarch" depicts the realization of "truth" and "goodness" by "love" as a lin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The realistic possibility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ethical proposition. It gives special ethical significance to writing, especially the writing of women's love, which appeals to peop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aring ethic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离散作家的死亡意识——以谭恩美和张岚为例》(项目编号:201415000203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国后民权运动时期少数族裔小说中的记忆研究》(项目编号:13CWW0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引言《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1年。“从谭恩美小说写作的整体来看,《接骨师之女》是其前三部小说(即《喜福会》、《灶神之妻》、《通灵女孩》)所涉及的母女关系主题的集中和深化。”[1]57然而,《接骨师之女》是怎样“深化”了母女关系的主题的呢?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岸青;;命运和信仰——谭恩美新作《命运的对立面》解读[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2 卢俊;;谭恩美的新作《拯救溺水小鱼》[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3期
3 谢燕燕;;真实的假象,假象的真实——论谭恩美《拯救溺水鱼》中的全球传媒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郑新民;;谭恩美:为苦难而写作——《救救溺水鱼》评论摭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魏青;;谭恩美作品对女性的关注[J];学理论;2010年13期
6 曾小月;刘倩;;谭恩美小说三维交叉模式探析——以《灵感女孩》为个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军;杨大亮;;拯救香格里拉的“他者”——解读谭恩美的《沉默之鱼》[J];名作欣赏;2011年18期
8 张利敏;;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黄惠;夏楠;;从冲突到和谐——论谭恩美《接骨师之女》对生态影像的书写[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马玉;;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谭恩美作品伦理主题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子未;华裔作家谭恩美:教你面对他人苦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本报记者 康慨;谭恩美幽灵小说登上畅销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李景端;“译写”替换翻译绝不可取[N];文艺报;2007年
4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士曾;谭恩美笔下的灵异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美国]沈宁;谎言与真话[N];文学报;2006年
7 张陟;将闹剧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7年
8 温辉;香港国际文学节3月开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舒晋瑜;翻译乎?改写乎?“译写”模式惹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欢欢;谭恩美小说的创伤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白晓萍;论谭恩美小说中的身份书写[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龙锦辉;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军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沙沙;谭恩美《拯救溺水鱼》里的游客凝视与霸权心态[D];南京大学;2011年
6 葛兰;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D];新疆大学;2006年
7 宋芳;论谭恩美小说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D];江南大学;2011年
8 王秀莲;谭恩美作品中的伦理主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靖茹;谭恩美小说的记忆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潘磊;论谭恩美小说中的“还乡”主题[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4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