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唯美特色
本文选题:纳博科夫小说 切入点:唯美主义 出处:《语文建设》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说《洛丽塔》因其故事情节、争议性的叙事受到关注,但其实作品本身所要表达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美丽的情感,小说中对唯美的定义是幻想中期待完美,当一切所想化为泡影的时候,"以一个人的情绪诉说一个人的故事"这种表述形式本身也成为一种美丽。
[Abstract]:The novel Lolita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its storyline and controversial narrative, but in fact, what the work itself wants to express and present to the reader is a kind of hopeful, beautiful emo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aestheticism in the novel is the expectation of perfection in fantasy. The expression "tell a person's story in one's emotions" becomes beautiful in itself when all one's thoughts are lost.
【作者单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外语部;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必武;评纳伯科夫的《洛丽塔》[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张薇;《洛丽塔》的叙事奥秘[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朱晓轩;;《洛丽塔》的醉生梦死[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4 罗桂保,梁延守;浅谈《洛丽塔》中的巧合[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5 蔡莉莉;;《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颜丙香;;感受“审美狂喜”——论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魅力[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珏纯;;《洛丽塔》中的“失衡”与“失协”模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媛媛;刘伟;;浅析《洛丽塔》的元虚构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5期
9 颜丙香;;发现的愉悦——小说《洛丽塔》的侦探特征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汪小玲;;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端传妹;;《洛丽塔》:多棱镜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家燕;;醉心于操纵语言的魔术师——试论纳博科夫的语言技巧在《洛丽塔》中的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昌隆;在德黑兰读《洛丽塔》[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史国强邋孙福广;《洛丽塔》的三个译本[N];辽宁日报;2007年
3 查尔斯·麦格拉斯;悠悠50载,《洛丽塔》惊心依旧[N];文学报;2006年
4 江晓原 程巍;《洛丽塔》:在文学与道德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郑际根;《洛丽塔》创造了永恒[N];文艺报;2006年
6 熊哲宏;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圈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曲春景;贴着灵魂的叙述[N];河南日报;2000年
8 萧轶;有限的禁忌,无限的自由[N];经济观察报;2012年
9 邓金明;德黑兰的文学课[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吴越;“反阅读”,名著的一种虚拟读法[N];文汇报;2013年
,本文编号:1572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7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