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灿烂千阳》中空间与政治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5:18

  本文选题:《灿烂千阳》 切入点:空间 出处:《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灿烂千阳》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2007年创作的小说。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最风筝的人》于2003年一经发表就名列于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多年。《灿烂千阳》一经出版,好评一度超越第一部。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在战乱时期反抗性别不平等和压迫并最终获得自由的故事。空间在这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空间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论文通过利用空间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从空间及政治的关系这一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这部小说及作者,文献综述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空间和压迫的关系,分析了在空间中女性的边缘化和身体的惩罚。郊区和城市在女性被边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郊区象征着女性的边缘化,同时城市也排斥着下层女性。拉希德的家,传统服饰布卡和工具棚表征着对女性身体的惩罚。拉希德的家对女性来说是一座父权制的监狱。传统服饰布卡是一个隐喻的空间,代表着对女性话语权的剥夺。在工具棚中,女性的身体遭到了惩罚。第三部分探索了空间和反抗的关系,分析了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女性的反抗。在公共空间方面,孤儿院是女性通过自身努力拓展的空间。公共汽车是逃离父权制压迫的移动空间。在私人空间方面,院子是两位女主人公缔结深厚姐妹情谊的空间。客厅是女性自我防卫结束父权制压迫的空间。第四部分阐明了空间与女性自我实现的关系,分析了两位女主公最后生活的空间的意义及在这个空间中的死亡与重生的结局。死亡和重生的空间分别是迦兹体育场和穆里。玛丽雅姆的死亡和莱拉的新生活都表征着他们的自我实现。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结论证明了空间和政治是如何紧密相连的。在空间中,女性由于政治被边缘化和受到了身体上的惩罚。但她们没有放弃。两位女主人公反抗父权制的代言人—她们的丈夫。她们结成联盟来反抗父权社会的压迫。最终她们获得了自我实现并重获新生。
[Abstract]:"brilliant Qianyang" is a novel written by Afghan American writer Khaled Husseini in 2007. His first novel, the Kite Man, has been among the best-seller l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many years since it was published in 2003. Once published, This novel tells the story of two Afghan women who fought against gender inequality and oppression in times of war and finally gained freedom.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novel. Poli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his thesis analyzes this novel from the angle of space and politics by using space theory and feminist criticism.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novel and its author, The metho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oppression. It analyzes the marginalization of women in space and the punishment of their bodies. Suburbs and c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ginalization of women. Suburbs symbolize the marginalization of women, while cities also exclude the families of underclass women. The traditional dress cloth card and the tool shed represent the punishment of the female body. Rashid's home is a patriarchal prison for the woman. The traditional dress cloth card is a metaphorical space that represents the deprivation of the female voice.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resistance, analyzes the resistance of women in public space and private space. Orphanages are spaces for women to expand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Buses are mobile spaces that escape patriarchal oppression. In private space, The courtyard is the space where the two heroines conclude deep sisterhood. The living room is the space where women defend themselves and end patriarchal oppression. Part 4th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women's self-re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pace in which the two female lords last lived and the outcome of death and rebirth in this space. The spaces for death and rebirth are the Gath Stadium and the death of Murray Mariam and the new life of Leila.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shows how space and politic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In space, Women were politically marginalized and physically punished. But they didn't give up. The two heroines fought against patriarchy-their husbands. They formed an alliance against the oppression of a patriarchal society. They are self-actualized and reborn.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天真;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2 胡志红;胡nInI;;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3 崔筱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评介[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7期

4 邱仁宗;女性主义哲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5 刘小平;;目标的窘困与意义的迷失——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魏天真;自陷囹圄的女性主义[J];文艺争鸣;2003年05期

7 董美珍;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郑大群;;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宏维;;论女性主义认识论演进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9年07期

10 桑德拉·哈丁;都岚岚;;女性主义、科学和反启蒙思想的批判[J];上海文化;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怡菲;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8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琛;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图书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要素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素欣;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的女性主义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3 艾亚南;《女洗手间》中女性空间的阐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倩;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解读《欢乐之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潘才华;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向娟;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许琪;《离岸》女性主义文体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富丽;中西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戴露;个人自拍史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菲;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女性音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5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75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