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评_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乱伦描写重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2年
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比较研究
魏安娜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制定了许多社会规则用以保障人与人的和谐有序相处,于是,产生了各种禁忌,而其中乱伦禁忌是最不能被允许破坏的规则。禁忌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认为禁忌捍卫了文明和秩序,而对有的人来说,禁忌无疑是一种禁锢和压迫。但在普遍意义上看,人们还是根深蒂固的认为对禁忌的触犯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社会伦理结构的崩塌,并造成不可挽回的悲惨后果,所以乱伦这一古老的血亲遗俗也就一直被规避。同时,乱伦的情感动力又潜藏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它是一个被社会验证而保留下来的重要文学母题,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缠的母题,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母题。 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双线纵向梳理,可以发现乱伦母题从文学产生之初就生根萌芽,直到现在对现实社会仍有重要影响。中西文方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在话语叙事方面隐含着男权与父权至上的思想。在有其相似性的同时,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以宗法家庭为主,孝的观念深植于国人心中,家族情感高于其他一切情感,而西方则深受基督教思想浸淫,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作家宗教情感深厚,表现在罪感意识、救赎观念以及情感表达上都存在一定不同。 本文拟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第一章中首先阐释了乱伦的定义,并分析了乱伦禁忌的由来。 在第二章中根据主体的知情与否,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划分为两大类叙事模式类型,即被动型乱伦和主动型乱伦,其中,在第二类的叙事模式中,又细分为强取型乱伦、情欲型乱伦、情爱型乱伦、精神型乱伦。 在第三章中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进行相同性分析,用具体的文本来展示双方作品中共同的悲剧结局以及男性对女性隐含的权力话语。 在第四章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进行差异性分析,主要从中国的宗法制度和西方的宗教源流着手,深度考察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时探讨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在第五章中对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从美学角度进行了思考,探讨了作品中存在的悲剧美学和死亡美学内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古大勇;;中外叙事文学中的“后母/继子乱伦”叙事——“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邓裕华;;《诗经》“君子偕老”、“鹑之奔奔”本义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翟慧丽;;俄狄浦斯情结的中西方异同比较[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丁增武;;现实与内心的契约——《兄弟》及余华小说的伦理观察[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5 钱丽丽;;中国的厄勒克特拉——许小寒[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徐仲佳;郁达夫张资平性爱观差异论[J];齐鲁学刊;2003年04期
7 李海彬;再论“恋母情结”——兼乱伦禁忌寻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7期
8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年04期
9 陈伟平;爱米丽的爱情悲剧辨析——论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群芳;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江洁;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永荣;中国现代文学乱伦描写重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国;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J];蒲松龄研究;2001年04期
2 黄洽;高唐神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中的高唐型神女[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3 冀运鲁;;女神与女巫:《聊斋志异》女性审美的二重分裂[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4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5 叶虎;中西悲剧精神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田富军;论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心理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磊;《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论陕西文学的代际传承及其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耿文婷;;电视晚会的文化美学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唐旭;;蒙田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郭海龙;;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道德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新科;;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梅;无望的找寻与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蕾;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晴;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婚姻裂变看英国工业文明的悲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柳中权;重构中国现代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刍议[J];城市问题;1998年05期
3 黄悠纯;形似而神非的两部悲剧——《打出幽灵塔》与《雷雨》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J];道德与文明;2001年01期
5 唐凯麟;家庭伦理三题散论[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6 肖平;关于孝德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7 肖平;感恩倡孝 创造和谐社会——论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孝德养制[J];道德与文明;2005年05期
8 刘淑兰,郑逸芳;加强现代家庭伦理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张运华;传统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艳;中国的“俄狄浦斯情结”──周萍新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鸿亮;男人眼睛里的女人──试论川端康成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审美内涵[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施津菊;异样的言说──当代文学中救助主题叙事模式的性别差异[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季桂起;从叙事模式的转变到当代小说的转型[J];文艺评论;2005年03期
4 李艳华;;《庄子》寓言叙事模式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王丽英;;乔治·爱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杨懿斐;;论《朝霞》小说的叙事模式[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葛雪梅;;从辉煌到没落——《玉梨魂》叙事模式辨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刘晓军;;在小说与史传之间——论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9 朱业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模式的变迁[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毛玮;;软法视野中的行政行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陈晓清;;试论红楼梦词之叙事艺术[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晏青;;身份焦虑与艺术审美的置换策略——新世纪以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生产与转换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川;;家的重建: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欧阳照;;评论类电视新闻与谈话类电视新闻的叙事模式辨析(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陈定家;;当代媒介发展与文艺变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9 ;第四届(2004年度)春天文学奖揭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10 吴义勤;;新生代长篇小说对“中国叙事”风格的营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野;[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上外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 苏长和;[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陆维止;[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祝晓风 特约记者 张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记者 孟黎;[N];金融时报;2011年
6 王钦峰;[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李三强;[N];文艺报;2003年
8 黄孝阳;[N];文学报;2010年
9 田卉群;[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卫厚生;[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3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4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萱;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9 佘小杰;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安娜;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杜文娟;中西方文学“等待”母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额尔敦木图;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向翠林;讲述“真”“情”故事缔造期刊神话[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蕾;叙事模式与叙事语篇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6 刘佼;《醒世姻缘传》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潘盛;“十七年”革命回忆录书写中的历史叙事与公共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之成;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邵婷君;明代短篇公案小说专集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娟;评乔治·桑的田园小说[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乱伦描写重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