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美国的巴尔扎克——论德莱塞从记者到小说家的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8-07-03 07:38

  本文选题:德莱塞 + 文学题材 ; 参考:《文艺争鸣》2016年02期


【摘要】:正文学学者董衡巽先生在评论德莱塞时,称其为"一位文笔拙劣的大作家",主要指他的创作摆脱不了记者的习惯。他认为"美国作家在捕捉题材方面,很少能有人与德莱塞相提并论。在把社会题材转化成文学题材的过程中,他的记者习惯常常变得非常有用。他用这种方式,捕捉到了用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事物"(1),然而,新闻体语言和文学语言相比少了一点弹性,少了一点美感。19世纪的最后20年被称为"记者时代",(2)新闻界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德莱塞。
[Abstract]:When commenting on Dreiser, Mr. Dong Hengxun, a literary scholar, called him "a bad writer", mainly referring to his work as a habit of journalists. He believes that "few American writers are comparable to Dreiser in terms of capturing subjects." His journalistic habits often become very useful in translating social themes into literary ones. In this way, he captures things that are not available in other ways "(1), however, the journalistic language is less flexible than the literary language. Less aesthetic.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19 th century were called the "press age," (2) the press attracted Dreiser like a magne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社会转型语境下新闻对文学的影响研究”(14YJCZH137) 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海明威的新闻作品研究”([2014]第B015号)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旺;;国内德莱塞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郑文莉;;悲剧的美国 现实的批判——从德莱塞作品探析美国的民主、道德与法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年03期

3 梁华;;论德莱塞小说创作的外省意识[J];齐鲁学刊;2007年04期

4 刘朝君;;德莱塞身后的女人们[J];世界文化;2008年03期

5 车俊思;程力;;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论德莱塞笔下“美国梦”的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祥亭;杨吉风;;在“边缘处”叙事的德莱塞[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许汝祉;简论德莱塞[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杨江柱;;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杨江柱;;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张志强;德莱塞再认识──纪念德莱塞逝世50周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秀兰;苑光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嘉莉形象新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兰守亭;德莱塞:美国文学的《最后一位巨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程征;德莱塞:为美国照相的记者[N];中华新闻报;2005年

3 舒时;金融危机并不会让欧元取代美元[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背向救渡,,转身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周力军;生活永远是美好的[N];中国审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明丽;美国文学发展驱动力中的新闻因素[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旺;对话:经济学视野里的德莱塞小说[D];湘潭大学;2004年

2 王潇琳;德莱塞小说中的城与人[D];上海大学;2011年

3 吴芹;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马小艳;德莱塞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马秀丽;德莱塞长篇小说创作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消费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慧;德莱塞创作的现代主义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晶;德莱塞笔下破碎的“美国梦”及其悲剧审美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付香媛;德莱塞小说非道德性人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奇;笃信、质疑到重构:论德莱塞小说中的“强者”意识[D];江南大学;2011年

10 张丽;论德莱塞作品中的消费主义和宗教传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092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