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哈姆雷特》的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18-09-14 14:45
【摘要】:自《哈姆雷特》问世以来,这部悲剧就成了各国世界观众和读者的喜爱,更成为文学评论家的宠儿。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加以分析,各种观点林立,众说纷纭,不同的观点相互冲突对立,印证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这部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莎翁在这部悲剧中讨论了许多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听到截然不同的声音。这部悲剧中的人物沉浸在思考中,而且读者可以感受到主要人物的灵魂处于矛盾挣扎中。并且莎翁让其中的主要人物无分好坏,全部走向死亡。这部悲剧的结局好比一只大军浩浩荡荡走向死亡。善恶同殒,正邪俱丧。在博得观众和读者怜悯同情的同时,也把困惑不安和疑问传递给了读者和观众,因为这个结局没有体现出作者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反而让人们继续判断、思考和抉择。由于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在同时同地对同一个问题抱有矛盾的截然不同的观点,因此造成不同时空坐标上的读者、观众和评论家们会对同一个人物勾勒出不同的形象来,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对此,笔者认为《哈姆雷特》在对同一问题的认知方面前后矛盾、前后不统一的问题,并且向读者和观众传递了不确定信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举例等方法来探究该悲剧的在思想艺术方面的不确定性。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对人的认知的不确定性;2.哈姆雷特中人伦关系的不确定性。3.对存在的意义的不确定性。
[Abstract]:Since Hamlet was published, this tragedy has become the favorite of audiences and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favorite of literary critics. Scholars analyze it from different levels. There are many viewpoints, different opinions and conflicting views, which confirm the viewpoint that there are 1,000 Hamlet in the eyes of a thousand peopl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work is uncertain. Shakespeare discussed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gedy. We hear very different voices for every question. The characters in this tragedy are immersed in thinking, and the reader can feel that the soul of the main character is in conflict. And Shakespeare let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not good or bad, all to death. The end of this tragedy is like a great army to death. Both good and evil perished, both good and evil. While winning the sympathy of the audience and readers, the confusion and doubt are transmitted to the readers and the audience, because this outcome does not reflect the moral choice and value judgment of the author, but makes people continue to judge, think and choose. Because the characters in this work have contradictory an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ame issue at the same time, it creates different images for readers, viewers and critics of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oordinates. Some are even completely opposite.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Hamlet is inconsistent and inconsistent in cognition of the same problem, and transmits uncertain information to readers and view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ragedy in the aspect of ideology and art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examples and other methods. I will analyze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Uncertainty about human cognition. The uncertainty of human relations in Hamlet. Uncertainty about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残雪;险恶的新生之路——读《哈姆雷特》[J];读书;2000年05期

2 残雪;;两种重建——《哈姆雷特》分析[J];出版广角;2000年12期

3 张玲玲;;《哈姆雷特》悲剧性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乔青水;刘晓冕;;《哈姆雷特》的父权叙事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张力;张琳;;探究《哈姆雷特》主人公的理性与复仇[J];长城;2013年06期

6 杨福;《哈姆雷特》是悲剧还是道德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戴莉莎,周晓琴;论《哈姆雷特》中的对比技巧[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明山;北京人艺《哈姆雷特》新释[J];福建艺术;2001年05期

9 张小凤;;浅析《哈姆雷特》复仇情节的作用[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段海容;;在后现代状态下看《哈姆雷特》的当代性[J];英语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悦;浅利庆太来华执导《哈姆雷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贝文力;20世纪俄苏舞台上的《哈姆雷特》[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记者 刘守序;生存的礼赞 毁灭的哀歌[N];金融时报;2010年

4 ;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看中国的《夜宴》[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卓音;对剧本演读《哈姆雷特》中王后的角色把握[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2 郭培培;《哈姆雷特》中两大主题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王曦;基于语料库的《哈姆雷特》两个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陈丽;《离骚》与《哈姆雷特》的延宕主题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彩荣;论《哈姆雷特》的不确定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石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中话轮转换的运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袁仑;《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冰青;阐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宋会征;从关联理论角度解析《哈姆雷特》中的言语反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宏姣;《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243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43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0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