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美国犹太“大屠杀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6 16:59
【摘要】:美国犹太"大屠杀文学"创作自"二战"以来开始逐渐繁荣。然而,针对"大屠杀文学"的研究却有些滞后或迟缓不前。究其原因,既与美国犹太社会内部,也与美国犹太社会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互动相关联。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大屠杀文学"中所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对"大屠杀"问题的超越是研究美国"大屠杀文学"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和文本研究的两个不同角度,对美国"大屠杀文学"研究的滞后问题、"大屠杀文学"中的道德问题以及对"大屠杀"问题的超越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屠杀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现状,以期从不同角度揭示出美国"大屠杀文学"中所涉及和所存在的问题。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American Holocaust Literature began to prosper gradually since World War II. However, the study of Holocaust Literature lags behind or lags behind. The reason is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merican Jewish society and American Jewish society, but also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merican Jewish society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society. Therefor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moral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American Holocaust Literature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Holocaust problem are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cannot be avoided in the study of American Holocaust Literature. From two different angles of social and textual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lag of American Holocaust Literature, the moral problems of Holocaust Literature,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Holocaust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Holocaust Literature", "Holocaust Literature" and "Holocaust Liter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reation and research of Holocaus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Holocaust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民1776;;《羚羊战略》:乌合之众的大屠杀[J];学习博览;2011年01期

2 王艳慧;;《战后》对大屠杀受害者形象的颠覆[J];学理论;2010年14期

3 阙诗涛;;从《罗莎》和《二手烟》看大屠杀后遗症[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李顺春;;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与犹太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5 吴晓东;“记忆的暗杀者”[J];读书;2000年07期

6 宋飞焱;美国“大屠杀后意识”小说散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7 古力;;14岁女孩纳粹大屠杀日记首度披露经历催人泪下[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7年08期

8 王丽艳;;E·L·多克托罗笔下的犹太大屠杀[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9 陶家俊;;耶鲁派大屠杀创伤研究论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10 李顺春;;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撰稿人 钟志清;写作是了解人生的一种方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汪海;见证的危机与奥斯维辛后的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钟志清;“艾赫曼审判”:以色列文学重建大屠杀记忆的转折点[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钰;善与恶:《白色旅馆》对于大屠杀的后现代主义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2 蔡玉文;去神话与“另一种”记忆中的“大屠杀”[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冯洁;让过去言说[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1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41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