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煎饼坪》与《罐头厂街》中的底层阶级救赎主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04 02:53
【摘要】: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约翰·斯坦贝克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煎饼坪》和《罐头厂街》作为其两部经典小说,展现了大萧条时期及二战时期蒙特雷地区底层阶级的精神面貌。一些学者认为,相对于《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对资产阶级的强烈批判,这两部小说显示了斯坦贝克对资产阶级的屈服。这种观点实际上忽视了斯坦贝克站在底层阶级的角度对底层阶级如何自救进行的思考。本文将借用弗洛姆对爱的阐释对斯坦贝克的这种思考进行讨论,探讨这两部作品中底层阶级的救赎主题。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可分为“兄弟之爱”、“母爱”、“性爱”、“自爱”和“上帝之爱”。他认为爱是人类走出生存困境的方式,是解决西方社会各类问题的救赎之道。本文拟围绕底层阶级的自卑感、无家感、孤独感,从“自爱”、“兄弟之爱”、“上帝之爱”三个方面分析《煎饼坪》和《罐头厂街》中底层阶级的自我救赎、人际救赎以及组织救赎。正文包含三章。第一章从底层阶级的自杀现象入手,分析两部作品中底层阶级个体的自我救赎,认为斯坦贝克在两部作品中强调了底层阶级应克服自卑感的重要性,指出底层阶级只有通过自爱,才能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从而获得个体的救赎。第二章从底层阶级小群体彼此间建立的兄弟情谊以及从底层社区人们亲如兄弟姐妹的人际关系入手,分析两部作品中底层阶级内部的相互救赎,认为作品突出了兄弟之爱对底层阶级无家感救赎的重要性。第三章分析底层阶级的组织救赎,从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两个方面探讨整个底层阶级如何建立自身的阶级信念,明确阶级奋斗目标,从而实现阶级的救赎的过程,认为理性信念才是底层阶级打破自身非理性信念、实现阶级组织救赎的基础。文章结论指出斯坦贝克在两部作品中表现了底层阶级实现阶级救赎的可能性,这种救赎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斯坦贝克认为底层阶级虽然无力对抗强大的资产阶级,但是通过认清自己的阶级地位,以爱为中心实现底层阶级的自救与互救,内部形成合力,去争取本阶级的阶级利益,能够实现本阶级的救赎。从这一点来看,这两部作品并非显示了斯坦贝克对资产阶级的屈服,而是体现了斯坦贝克对底层阶级依靠自身走出阶级困境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杰;王守仁;;约翰·斯坦贝克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斯坦贝克《工人三部曲》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2 田俊武,王成霞;国内外斯坦贝克研究的进展和缺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徐向英;;斯坦贝克作品“动物化倾向”再认识——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人与动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田俊武;;对论约翰·斯坦贝克的思想维度的再审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胡天赋;;斯坦贝克的田园情结——再读《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J];南都学坛;2012年05期

6 张昌宋,李玲;美妙、痛苦的星期四──斯坦贝克《美妙的星期四》浅析[J];福建外语;1996年01期

7 黄盛;蔡荣寿;;试论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作家;2011年06期

8 田俊武,陈梅;人,诗意地栖居——简论斯坦贝克喜剧小说的主题和结构模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田俊武,张成美;《每个人》、《圣经》和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桂枝;追寻斯坦贝克的足迹,追踪海洋的变化[J];海洋世界;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陶洁;日本的斯坦贝克年会[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编译 黎文;斯坦贝克所获诺奖曾有争议[N];文汇报;2013年

3 王胡;企鹅赢回斯坦贝克版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陶洁;赛珍珠、斯坦贝克小说中的华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云也退;旅程在回家前已结束[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星;“选择自己的道路”[D];苏州大学;2015年

2 谢洪;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译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明丽;《伊甸之东》中的伦理困惑与救赎之路[D];西南大学;2016年

4 米智超;《煎饼坪》与《罐头厂街》中的底层阶级救赎主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6年

5 王姝静;“绿色”的斯坦贝克[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陈霓;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美国华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嘉;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圣经》原型[D];烟台大学;2013年

8 周丹丹;约翰·斯坦贝克在中国的译介:1949-1976[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王玉明;折中的斯坦贝克[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徐向英;斯坦贝克的生态整体论:科学的思维和环境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5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55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