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2:39
【摘要】:本文从“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这一角度切入,不仅对朝鲜朝前半期五大汉诗作家创作群进行群体研究,而且结合朝鲜朝前半期固有的社会时代背景、思想文化状况、汉诗作家群体的诗学观念的转变、汉诗内部的自身发展规律、中朝前代诗歌对朝鲜朝前半期汉诗作家的影响等因素综合探讨了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的流转演变。在对各阶段诗人群体的构成及其诗风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的清晰轨迹及诗风流变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全文由导论、五个章节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导论部分首先对“朝鲜朝前半期”作出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朝鲜朝前半期汉诗创作的盛况作一整体概观,并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汉诗作家分为五大诗人群体,以便从汉诗风演变这一角度切入研究。另外,综述了中韩学者关于朝鲜朝前半期汉诗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简要说明了本文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与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一章“朝鲜朝前半期汉诗发展的背景描述”从社会政治情势、思想文化状况两方面分期描述了朝鲜朝前半期汉诗发展的背景。为了便于本章的论述,暂且将朝鲜朝前半期又大致分为自朝鲜朝建立至15世纪末、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三个时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情势、思想文化状况都呈现出迥异的面貌,而植根于此的包括汉诗在内的朝鲜朝前半期文学也深受其影响。 第二章“朝鲜朝初期:多元整合、兼容并蓄的诗风”分析了朝鲜朝初期多元整合、兼容并蓄的汉诗风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具体风貌。以歌行而论,不管是从类别,还是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都接近于盛唐歌行,特别是李杜的歌行。另外,卞季良、柳方善等人在具体创作中,还直接效仿李杜的作品。但其喜议论、说理及用典的特征,使得其作品略带宋调。此外,他们还向其他唐代诗人及本国前代诗人学习,也从中国先秦古歌、《诗经》、《古诗十九首》、汉乐府等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所以,其创作的歌行不仅古朴赡大,而且意蕴丰厚。 以除了歌行以外的汉诗创作而论,整体上则体现出以宋调为主,兼俱其它诗风的特征。首先从诗歌主题意蕴方面阐释了朝鲜朝初期诗人除了歌行以外的其它诗体的汉诗创作所体现的宗宋特征,其诗歌主题意蕴可以概括为——具有政治意味的“言志”与具有道学意味的“说理”,而这恰恰准确地把握住了宋诗的本质特征。接着结合其具体作品考察了这一主题思想意蕴在其诗歌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并从诗歌体式、句法格律、炼字用典等方面分析了其呈现出的宋调特征。除了创作了明显具有盛唐风格的歌行,卞春亭、柳方善等人还创作了一些具有盛唐风韵的五律、七绝,内容主要为送别、写景抒情类。除此以外,《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诗歌都在其效仿学习之列,他们也创作了一些具有这方面艺术风格的汉诗作品。 第三章“性理学影响下的宗宋诗风”分别从诗学主张、诗派的构成基础、诗派的审美情趣、诗派的创作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15世纪中叶前后至17世纪前后约150余年间在性理学影响下的两大主流诗派——辞章派与道学派的汉诗创作所体现的宗宋诗风。具体而论,辞章派宗宋诗风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和平淡雅、清劲圆滑型,第二类是险瑰奇健、雄浑苍老型,第三类是以上两种风格兼具型。道学派诗人的作品虽偶有辞气激烈之作,但其主导性的宗宋诗风乃为平淡自然而又意蕴沉厚。 第四章“性理学统治之外的异端派代表诗人的另类诗风”探讨了15世纪至16世纪之间出现的在性理学统治之外的以金时习、林悌、鱼无迹等人为代表的“异端派”诗人的另类诗风。异端派诗人的汉诗创作除了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批判倾向这一共同特点外,其三大代表诗人的汉诗又各具特色。金时习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自然天成、“变化多端”的独特诗风;林悌虽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数首诗歌具有宋调,但不会影响他以唐诗风为主旋律的汉诗创作,其诗歌清新疏朗、豪迈俊逸,意境高远、表达流畅,深入而能浅出,自然天成,在俊爽峭健中又有风华绮靡之致;鱼无迹的诗歌大都明显呈现出“宋调”气息,也有少量作品属于典型的唐调,诗人能以其生命中与天地并立的刚大之气统摄全篇,其诗具有雄健富赡之美。 第五章“冲决主流:宗唐诗风的振起”探讨了从15世纪末叶至17世纪中叶宗唐诗人群崛起的背景原因及其代表诗人的汉诗创作所体现的宗唐风貌,对属于庶民阶层的平民诗人和女流诗人的汉诗创作所体现的宗唐倾向也作了概述。 结语部分总结梳理了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轨迹与诗风流变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底蕴以及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取向对朝鲜朝后半期汉诗风倾向所造成的四方面影响,并对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概述与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312
本文编号:27911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3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南;;许兰雪轩及其作品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婷;李达汉诗的唐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姜姗;中国儒道思想对新罗汉诗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3年
3 王哲;朝鲜汉诗集《箕雅》中的《诗经》典故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9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