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与《青春之歌》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21:54
成长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人类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生命体验。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经常聚焦于人类成长和个体发展的永恒命题,而在男权社会文化的统治和压迫下,女性群体的成长格外引起作家的关注。本文在成长小说的视角下对《简·爱》和《青春之歌》这两部著名的女性成长小说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分析这两部作品在表现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深入的探讨不同民族中女性成长所面临的境遇,期望给当今社会中人类个体的成长一些启示。第一章,论文总述了成长小说的概况。文章解释了成长小说的内涵,对成长小说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并简要概述了《简·爱》和《青春之歌》在成长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其特殊性。第二章,论文比较了《简·爱》和《青春之歌》这两部成长小说的差异。论文分别从成长主人公、小说的成长主题和成长叙事三个方面探讨了《简·爱》和《青春之歌》这两部成长小说的差异。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女性人物的成长,但简·爱属于自我成长型的主人公,而林道静则需要在他人的引领下才能完成成长;《简·爱》的成长主题是鼓励女性独立自主,《青春之歌》的成长主题则在于提倡女性走向革命;小说在成长叙事方面也存在...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西成长小说史上的《简·爱》与《青春之歌》
第一节 西方成长小说的源流及《简·爱》
第二节 中国成长小说的发展及《青春之歌》
第二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的差异
第一节 自我成长与他人引领型的成长主人公
第二节 女性独立自主与女性走向革命的成长主题
第三节 第一人称自叙与第三人称他叙的成长叙事
第三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不同的原因
第一节 创作主体原因:荒原上的夏洛蒂与革命中的杨沫
第二节 时代原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与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节 民族叙事传统原因:限知叙事与全知叙事
第四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的不同意义
第一节 女性意识觉醒的旗帜与由小我到大我的先声
第二节 性别解放的先锋与知识分子的归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仪式原型与革命叙事:《青春之歌》中的成年礼[J]. 苏永前,陈晓璐.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7)
[2]从性别叙事视角看《简·爱》与《青春之歌》中女性成长的异同[J]. 郭凯慧.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9)
[3]苦难的代价——论十七年革命叙事中的成长模式[J]. 姜辉. 江汉论坛. 2014(04)
[4]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J]. 陶媛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5]社会主义成长小说——以《青春之歌》为例[J]. 宋明炜,康凌. 东吴学术. 2011(02)
[6]成长小说的西方渊源与中国衍变[J]. 徐秀明,葛红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7]中国成长小说研究现状考察[J]. 张国龙. 理论与创作. 2010(03)
[8]“可见的女性”如何可能:以《青春之歌》为中心[J]. 贺桂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3)
[9]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J]. 董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10]《青春之歌》的再论证[J]. 宋剑华,刘冬梅. 小说评论. 2008(05)
博士论文
[1]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 侯金萍.暨南大学 2010
[2]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 买琳燕.吉林大学 2008
[3]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 施战军.山东大学 2007
[4]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 徐秀明.上海大学 2007
[5]成长如蜕[D]. 高小弘.河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青春的蜕变[D]. 谢岳民.吉林大学 2011
[2]《简·爱》的接受美学研究[D]. 许佳星.四川师范大学 2011
[3]理性与非理性的潜流[D]. 刘妍娥.四川师范大学 2009
[4]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纪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D]. 王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D]. 张娟英.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中国当代“成长小说”论略[D]. 刘晓红.四川大学 2006
[8]中国新时期成长小说主题论[D]. 王飞.南京师范大学 2005
[9]论《简·爱》的成长主题[D]. 刘丹.华中师范大学 2005
[10]近二十年“成长小说”研究[D]. 金新利.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4704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西成长小说史上的《简·爱》与《青春之歌》
第一节 西方成长小说的源流及《简·爱》
第二节 中国成长小说的发展及《青春之歌》
第二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的差异
第一节 自我成长与他人引领型的成长主人公
第二节 女性独立自主与女性走向革命的成长主题
第三节 第一人称自叙与第三人称他叙的成长叙事
第三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不同的原因
第一节 创作主体原因:荒原上的夏洛蒂与革命中的杨沫
第二节 时代原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与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节 民族叙事传统原因:限知叙事与全知叙事
第四章 《简·爱》与《青春之歌》作为成长小说的不同意义
第一节 女性意识觉醒的旗帜与由小我到大我的先声
第二节 性别解放的先锋与知识分子的归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仪式原型与革命叙事:《青春之歌》中的成年礼[J]. 苏永前,陈晓璐.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7)
[2]从性别叙事视角看《简·爱》与《青春之歌》中女性成长的异同[J]. 郭凯慧.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9)
[3]苦难的代价——论十七年革命叙事中的成长模式[J]. 姜辉. 江汉论坛. 2014(04)
[4]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J]. 陶媛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5]社会主义成长小说——以《青春之歌》为例[J]. 宋明炜,康凌. 东吴学术. 2011(02)
[6]成长小说的西方渊源与中国衍变[J]. 徐秀明,葛红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7]中国成长小说研究现状考察[J]. 张国龙. 理论与创作. 2010(03)
[8]“可见的女性”如何可能:以《青春之歌》为中心[J]. 贺桂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3)
[9]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J]. 董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10]《青春之歌》的再论证[J]. 宋剑华,刘冬梅. 小说评论. 2008(05)
博士论文
[1]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 侯金萍.暨南大学 2010
[2]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 买琳燕.吉林大学 2008
[3]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 施战军.山东大学 2007
[4]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 徐秀明.上海大学 2007
[5]成长如蜕[D]. 高小弘.河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青春的蜕变[D]. 谢岳民.吉林大学 2011
[2]《简·爱》的接受美学研究[D]. 许佳星.四川师范大学 2011
[3]理性与非理性的潜流[D]. 刘妍娥.四川师范大学 2009
[4]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纪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D]. 王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D]. 张娟英.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中国当代“成长小说”论略[D]. 刘晓红.四川大学 2006
[8]中国新时期成长小说主题论[D]. 王飞.南京师范大学 2005
[9]论《简·爱》的成长主题[D]. 刘丹.华中师范大学 2005
[10]近二十年“成长小说”研究[D]. 金新利.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4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1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