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朗读者》第一季研讨会纪要
本文选题:朗读者 切入点:研讨会纪要 出处:《电视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近日,由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第一季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上,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指出,电视节目要坚持内容为王,优秀节目能够赢得观众靠的是内容品质和思想内涵。《朗读者》回归媒体社会责任的本来定位,给人以精神上的
[Abstract]:Recently, a large-scale cultural and emotional program, "the Reader",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CTV Variety Arts Channel an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was held in Beijing in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seminar. Wei Tiechun, deputy director of CCTV, pointed out: TV programs should insist on content as king, and excellent programs can win the audience by the content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the reader"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posi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dia, giving people a spiritual orientation.
【分类号】:G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复兴;;和历史调过情以后——读《朗读者》[J];全国新书目;2009年07期
2 舒坦;;《朗读者》中译本热销[J];文学教育(上);2009年05期
3 袁楠;;一种西西弗斯式的阅读[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4 冯妙珊;;一个高傲的日耳曼女人 朗读者(The Reader)[J];数码先锋;2009年03期
5 长平;;以爱的名义卷入罪责[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08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楠;;价值的发现与意义的延伸——重做《朗读者》的个案分析[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武丰群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浅谈朗读中的距离美感[N];安徽经济报;2008年
2 宁远;《朗读者》:思考人性和责任[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傅小平;《朗读者》:体会“反思”的魅力[N];文学报;2006年
4 卫西谛;《朗读者》:理性与感性的沉思[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毛世桢;普通话朗读指导(七)[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郑千山;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N];文艺报;2010年
7 徐则臣(作家);《朗读者》:当道德遭遇尊严[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8 采访人 袁楠;人不因曾做恶事而完全是魔鬼[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章乐天(书评人);惊堂木和老照片[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常楷婕;朗读感受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2 寇芙蓉;历史与现实之间—《朗读者》与“平庸的恶”[D];海南大学;2011年
3 何洁芸;小说《朗读者》中译本的对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敏静;《朗读者》的“羞耻感”主题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汇娟;“启蒙”、“罪感”与“流浪”:《朗读者》中“朗读”的隐喻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曹俊;《朗读者》中的战争罪责主题[D];湘潭大学;2014年
7 杜艳;本哈德施林克作品《朗读者》中汉娜受害者兼施害者角色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洁;道德越界者的忏悔—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生死朗读者》[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2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3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