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的他国图景 ——中蒙两国媒体形象研究
【摘要】 中国在21世纪的未来取决于如何与亚洲合作,中国与亚洲的关系应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重点。蒙古国位于中国的北方,不论是在国防安全方面,还是经济发展方面,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因此,增加对这些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小国”的研究在新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国际媒体作用的日益凸显,国家媒体形象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选取了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中国的新华网和蒙古的Olloo网上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为分析样本,从关注程度、信息渠道、关注焦点、新闻专业化程度和态度上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两国媒体中对方国家的形象。比较中蒙两国媒体中两国的国家形象发现,一方面中蒙两国媒体中相互构建的国家形象是不对称的,另一方面两国媒体中相互构建的国家形象与真实的国家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两方面的不一致,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蒙关系健康发展,加强全方位的沟通是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努力:作为主体的中国政府可以从发展国际媒体、新兴网络媒体以及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努力;作为主体的中国媒体可以从受众心理分析和改善传播技巧方面努力;作为主体的中国民众应避免过激的民族主义和开展多渠道交流加深两国民众的了解。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缘起
中国在 21 世纪的未来取决于如何与亚洲合作,中国与亚洲的关系应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重点。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和平的世界环境,与本地区特别是邻邦建立友好的关系,是发展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中国的亚洲邻国对中国总是存在程度不同的疑虑,并且这种疑虑在中国不断上升的国家实力过程中有增无减,总是想建立某种制衡机制来约束中国,因此,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的众多邻国中蒙古国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国家。特殊体现在两国历史问题上的种种渊源;重要性首先体现在,中蒙两国领土相连,两国合作具有很强的地缘优势。其次,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不断变化,两国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蒙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和资金援助力度不断加大,两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空前高涨,在矿产、能源及建筑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两国的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然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在这些国家层面的交流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挑战,两国的历史和现存的问题使得蒙古国人民对中国心存戒备,其内心深处是极其排斥与中国拉近距离的, 2004年6月,著名的圣马拉尔民意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蒙古人认为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的排序为: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美国,第三是日本,第四才是中国。3同样,中国人民也对蒙古国具有一定的误解,如互联网上存在的中国将收回蒙古国的言论。由此可见,中蒙两国关系的发展中不和谐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有些还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果不尽快主动疏通这些交往的不畅因素,弄清和消除两国人民间的疑虑和误解,不仅对两国未来的发展都不利,也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隐患。
若要消除中蒙两国间的这些疑虑,必须加强中蒙两国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而客观真实全面地认识对方国家是交流的前提,即先“知”方可“行”。对一个国家总体情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所谓国家形象,指的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4。根据国家形象存在形式或表现方式的不同,国家形象又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国家的实体形象、国家的媒体形象和国家的认知形象。其中,媒体形象主要指大众传媒中关于国家信息的传播所构建的一种总体情况。研究证明,大众传播在改变个体的异国形象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大众媒介上获取的异国信息决定了人们头脑中的异国形象。
二、当前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有关国家形象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热点,很多学科的学者专家都有从自己的领域入手对此有所论述,有关国家媒体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的学者和相关的著作也很多。比较早的有传播学先驱,拉斯维尔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对媒介对于国家形象尤其是他国形象的影响便有了相关的论述。6之后,李普曼的《公共舆论》一书中也对于媒介通过对“他国”形象的塑造影响受众而最终使受众产生“刻板印象”的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论证。7
在中国,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多元化、多角度的报道的日益呈现,国内有关于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的专著和文章也在日益的增多。专著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刘继南、何辉编著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国家传播现状与对策》,刘康、李希光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郭可的《当代对外传播》,李正国的《国家形象构建》,段鹏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赵启正的《向世界说明中国》等等。
论文方面,以某一媒体为研究对象,抽取涉华报道样本来分析国家媒体形象更是数不胜数。如程曼丽的《美、俄、日、德主要报纸涉华报道分析》,相德宝的《英国媒介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对〈泰晤士报〉的实证研究》,张建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等,这些文章大多数是研究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当下关于国家媒体形象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首先,大多数文本研究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或者“框架理论”为依托的。现有的很多研究,大都借助于建构主义理论或者是框架理论,然后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海外媒体为例,或者以某一事件或某一时间段内的报道进行个案分析。
其次,这些研究在最后都可以从研究的对象中得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些的意见和对策。
然而,在这些有关国家媒体形象的构建问题研究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样本选取范围集中。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家集中。从相关研究选取的样本来看,英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居多,其他国家偶有涉及但是严重不足。这是当前国内学术研究严重偏向“大国”研究的一个事实的现实反映,笔者在CNKI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搜索发现,输入关键词“美国”,搜索到的文章数达 1010011篇,“日本”是 601811 篇,而泰国、蒙古等小国就相对很少了,分别只有 44892 篇和 6319 篇8。二是研究媒体集中。多是英文媒体,其中美国媒体更是占到绝对优势,这些美国媒体又主要集中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时报》等几个主要的媒体。这种选取样本过分集中的情况不仅不符合目前国际传播格局多元化的特点,也必然会对研究结果以及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和建议造成影响,使得研究难免有单一和重复之嫌,也对于国家媒体形象研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有着不利影响。
第二,研究模式单一。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概念界定方面,在研究中存在着国家形象、国内形象、国际形象、国家媒体形象等概念的并用,对国家媒体形象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清晰,研究概念的不统一对于建立规范的研究体系有着不利影响。二是个案研究偏多,多是运用框架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对某一个案进行文本分析和量化分析,往往就个案分析个案,难以推广到一般,不具备普遍性。三是多为单向研究,缺乏双向比较研究。现有的研究多局限在某一国媒体对他国的报道分析,是一种单向的研究路径,很少在双向的研究路径上有所涉足。
第一章 中国遥远的近邻——蒙古国
第一节 中蒙关系概况
对于蒙古国,很多人还仅仅停留在地理学上的认识:蒙古国位于亚洲的中部,北边与俄罗斯接壤,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另外,蒙古国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最初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族群上,蒙古国与我国的内蒙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与我国的蒙古族分属于蒙古族的不同枝系,但是在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是非常亲近,毕竟在清朝时代他们共同属于清王朝的直接管辖下。1911 年 12 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后宣布独立。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成立。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虽然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1949 年),中国与蒙古国便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两国在独立国家层面的交往历史却不长,因为蒙古国长期处于苏联控制之下,特别是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中蒙之间的外交关系极其有限。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才实现正常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主席皆对蒙古国进行过正式访问,蒙古国历届总统也多次访问中国。政治上的融洽也带来了经济上频繁交往,中蒙经济合作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分布于采矿业、道路桥梁建设业、纺织业、皮革业等多个领域。
第二节 蒙古国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
蒙古国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它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陆地国家,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世界重心向亚洲转移论调的出现以及能源问题的突出,蒙古国更是成为了各国角逐国家利益的场所。虽然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邦交政策,但是对于存在的威胁仍不能放松警惕。
首先,在国防安全方面。
如前文所述,蒙古国是一个大型的内陆国家,东西南三面都与中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676公里,横跨在中国北方的中央。中蒙边境中国一侧700公里的弓形范围内,有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北”战略区,离从东北到西北的一系列战略要地、交通要道都很近,其中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兰新铁路。而中蒙边界城市扎门乌德,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600 多公里,并且其间几乎无关可守,坦克、机械化部队能够朝发夕至,因此前苏联一直把这里作为遏制中国的前哨站。在中苏关系紧张时,苏联协同蒙古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北方边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今,随着蒙古国对华政策倾向的不同,既可能成为中国北方安全的屏障,也可能形成外来威胁的基地。如果蒙古国实行对华友好政策,那么,蒙古国将构成中俄之间的缓冲地,使中国北部要害区域免受俄罗斯力量的直接辐射。反之,俄罗斯力量将有可能直接推进到中蒙边界,使中国北方战略核心地区完全暴露。如果蒙古有朝一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中国的北疆安全也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说,蒙古是构成中国北方安全环境的重要外部区域,对于中国战略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其次,经济发展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而在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资源配置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全靠自己的资源发展经济,供不应求的资源必须去国外寻求,供大于求的资源也必须到国际上寻找市场,才能扬长避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蒙古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铁、萤石、铀、金、银、磷、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 800 万吨,铁 20 亿吨,磷2亿吨,金 3400 吨、银 7000 吨、石油 30-60 亿桶。森林资源较丰富,木材蓄积量为 12 亿立方米,可为我国提供急缺的木材和大量矿产资源。所以,我们要发挥两国经济互补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中蒙贸易结构、提升中国在蒙投资档次、加深中蒙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中蒙两国有着共同利益并对多边经济合作抱有极大的热情,这奠定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雄厚基础,从而也决定了中蒙关系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媒体中的他国图景——比较中蒙两国的国家媒体形象.............7
第一节国家媒体形象的热潮.........................................7
第二节国家媒体形象的概念与理论背景...............................8
第三节中蒙两国媒体关于对方国家形象的构建比较.....................9
一、关注程度分析.............................................9
(一)报道的总量...........................................10
(二)报道的月份分布.......................................10
(三)报道的字数...........................................11
二、信息渠道的分析..........................................12
(一)报道的体裁。........................................13
(二)报道的发稿地.........................................14
(三)报道的稿源...........................................14
三、关注焦点的分析..........................................14
第三章中蒙两国国家媒体形象比较的评析及建议...........................24
第一节中蒙两国国家媒体形象比较的评析.............................24
一、中蒙两国关于对方国家媒体形象的构建是否对等?............24
二、中蒙两国关于对方国家媒体形象的构建是否全面?............25
第二节中蒙两国国家媒体形象比较的建议............................25
一、作为参与者的中国政府.......................................26
结语..................................................................33
第三章 中蒙两国国家媒体形象比较的评析及建议
第一节 中蒙两国国家媒体形象比较的评析
一、 中蒙两国关于对方国家媒体形象的构建是否对等?
从比较的结果来看,两国媒体中相互构建的国家媒体形象是不对称的,首先,中国的新华网由于是中国政府主导的网络媒体,其报道总的方针遵循的也是中蒙关系发展的总原则,即“中蒙两国已经建立起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动、外交互通的良好合作格局,两国关系已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17基于这样的总基调,新华网的报道总量比较平均,体现了中蒙关系平稳发展。但正是这种方针的影响下,导致了新华网关于蒙古国的报道总是停留在官方的层面,最典型的就是很多报道都是访问信息,而对于蒙古国社会和人民的关注相对较少,很难从这些报道中看到蒙古国人民的生活状况。而蒙古国方面,Olloo 网是私有的,所以报道虽然涉及的对象很多是政府,但是他们更关注政府在一些社会现象中的角色。除了政府以外,他们还关注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蒙古的活动,典型的就是中国个人和企业在蒙古国的违法犯罪活动,虽然所占比例不是最多,但足以引起中方的重视,这种民间的冲突往往可能是两个国家更深层矛盾的开始。
其次,由于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乌兰巴托就有其分社,所以关于蒙古国的报道基本都是由驻蒙古国记者直接采写,保证了信息的相对准确和及时。但是,蒙古国的媒体由于实力方面的原因,常驻中国的记者很少,报道比较有限,所以可以看到涉华报道基本都是在蒙古国发稿,这就让我们对信息来源产生一些疑问。统计结果也显示,Olloo 网很多报道都是转载自其他媒体,由于蒙古国新闻报道的不规范,我们对这些报道做了仔细的分析,发现很多国际新闻都是转载自国外其他媒体,其中西方媒体占有很大比例。由于西方媒体报道的角度不同,很多报道对中国是带有批判的眼光,蒙古国引用这些报道也使得这些西方式的偏见也影响了蒙古媒体,进而影响蒙古国的受众,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中蒙交流很不利。中蒙在地理上是近邻,报道的消息源应该直接来自中国,但是蒙古国媒体却舍近求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蒙古国受西方影响较深,精通英语和俄语的媒体人员较多,会中文的记者虽然也有但是精通的还不是很多,这就给报道带来一些困难。
最后,中国媒体关于蒙古国的报道基本没有持批判的态度,涉及双方议程的报道言辞更是积极,但是蒙古媒体却有相当一部分报道是负面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渲染的中蒙关系友好发展的总体景象。蒙古国媒体这些负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涉华的社会问题上,其中较突出的就是蒙古国华人的犯罪问题,蒙古国媒体频频加以报道足以表明此类事件在蒙古国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而中国媒体却没有反映出来,这些要引起中国方面的重视。
结语
国内学界对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媒体的涉华报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对于我 们的邻国蒙古国如何看中国,尤其是蒙古国媒体的涉华报道,却很少有国内学者研究过。蒙古国与中国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同时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与中国关系密切。对于中国来说,蒙古国这样容易被忽视的亚洲“小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两国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双方之间充分的认知和互信。本文旨在抽取中蒙两国网络新闻媒体中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试图找到存在于媒体中的他国图景。
在信息和国际传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发展国际媒体传播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了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中国的新华网和蒙古的Olloo网上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为分析样本,从关注程度、信息渠道、关注焦点、新闻专业化程度和态度上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两国媒体中对方国家的形象。比较中蒙两国媒体中两国的国家形象发现,一方面中蒙两国媒体中相互构建的国家形象是不对称的,另一方面两国媒体中相互构建的国家形象与真实的国家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比较,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据此站在中国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通过政府、媒体和民众三方面的不断完善来达到促进中蒙两国关系跟更好发展的目的。当然,要彻底消除中蒙两国之间交流的障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要有大量的心血付出和精神投入,但是只要双方有着良好的愿望,两国人民的友谊就会更上一个台阶,为两国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