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之“我”与昆德拉与空间——关于丛治辰
本文关键词:批评家之“我”与昆德拉与空间——关于丛治辰
更多相关文章: 昆德拉 戒具 文学史叙述 乡土叙事 空间分析 赵志明 施叔青 张大春 梦里花落知多少 文学想象
【摘要】: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认识这个人,然后读了他的文章你感到失望,他的文不如他的人精彩,或者他写的不如说的好。另一种当然是反过来,人没什么意思,但文章有意思。就前一种情况而论,表明书写对人的规训作用,提起笔来,小皮鞭子不锈钢镣铐一弄儿刑具戒具全摆在了心里。就有那么一位老兄,他是我所见过的口语表达最为精彩纷呈天花乱坠的中国人,仅次于王朔,但是,只要一下笔,立时呆若木鸡。为此我简直是痛心疾首。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认识这个人,然后读了他的文章你感到失望,他的文不如他的人精彩,或者他写的不如说的好。另一种当然是反过来,人没什么意思,但文章有意思。就前一种情况而论,表明书写对人的规训作用,提起笔来,小皮鞭子不锈钢镣铐一弄儿刑具戒具全摆在了心里。就有那么一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丛治辰;;选择与遮蔽:文学史叙事背后的文学现场[J];上海文学;2012年08期
2 丛治辰;;现代性与主体性的探求、错位与混杂——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心史的《文明小史》[J];新文学评论;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光明;;立足本土:“寻根文学”的思想遗产——以韩少功为中心[J];创作与评论;2015年18期
2 赵娟茹;;李伯元《文明小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治辰;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城市建构[D];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翔;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2 王学钧;李伯元与“谴责小说”的兴起[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王学钧;李伯元传记研究的新进展[J];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04期
4 陈文新,王同舟;李伯元《文明小史》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1期
5 王学钧;欧阳钜源与李伯元的两度合作[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1期
6 李丹;《文明小史》:晚清维新历史的一面镜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刘友宾;;阿城小说一瞥[J];上海文学;1986年01期
8 王学钧;;李伯元的“功名”与选择[J];学海;2005年06期
9 邓季方;;《文明小史》后四十回非李伯元著作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ull Pointer;;读昆德拉的几个要领[J];汽车消费报告;2011年03期
2 胡海平;表现荒诞的一种形式——浅析“昆德拉式”的幽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李凤亮;接受昆德拉:解读与误读——中国读书界近十年来米兰·昆德拉研究述评[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4 熊进萍;对昆德拉文学理性的沉思[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宁;昆德拉的新著《隔膜》(英译本)出版并受到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6 聂蓉娜;;存在的轻与重——昆德拉对存在的诗意的沉思[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杨旭;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幽默[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8 李永宁;人性、爱情及其感受的悖论——解读昆德拉[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9 陈虹;;存在“何”在:昆德拉小说中的时间之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吴卫华;陈艳丽;;走向本真的生命——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昆德拉对人生存方式的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凤亮;;诗意写实主义:东西方叙事美学的实证和互阐——曹雪芹、马尔克斯、昆德拉之比较[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连涛;慢慢地跟着昆德拉走[N];法制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走近更真实的昆德拉[N];文学报;2003年
3 曾园;昆德拉的两种读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邱华栋;昆德拉又来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刘丰果;重新解读昆德拉[N];南方日报;2007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晓婷;中国人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读懂人性[N];南方日报;2011年
7 周冉;昆德拉归来[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昆德拉:来自东方的特别关注[N];北京日报;2003年
9 士曾;重温昆德拉[N];解放日报;2003年
10 耳东;“所有的样书都是从昆德拉家里拿出来的”[N];深圳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论昆德拉小说的“存在”主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雪;讽刺与宽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友燕;思维的探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秀娟;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05年
5 胡明华;昆德拉在中国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婵君;道德相对主义:昆德拉的中国镜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华;流亡中的知识分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杨爽;在目光尽头寻找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范小青;存在的可能性[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姜雪杰;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5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0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