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
本文关键词: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 出处:《外语教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中的一个重大主题:欲望,以揭示主人公的原始父亲欲望和美艳女人对主人公的欲望构建过程,表明在后俄狄浦斯时代,主人公在介于两种死亡之间的空间里试图通过僭越快乐原则、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追求欲望客体而导致家庭解体和自我毁灭的拉康悲剧思想。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Josephine Hart)的小说《毁灭》(Damage)于1991年初出版,立刻引起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同年3月31日首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随后连续11周在该排行榜上榜上有名。排行榜对小说进行了简短描述:“一位英国绅士与儿子的未婚妻邂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慧;;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性主体性身份的建构——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诗学观[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2 刘炅;《所罗门之歌》:歌声的分裂[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4 罗益民;;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对“不朽”的精神朝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林富丽;;爱情与城邦正义的错置——《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新解[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孙强;;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冯香芬;;柏拉图与孟子政治思想之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石永泽;柏拉图的“神”[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卞修全;;追寻西方宪法哲学的童年[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8 杨永林;从名实之争到言无定论——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崔发展;;缘情立法——中西法律中的容隐制的情感本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叶东惠;;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5 杨慧林;;从“差异”到“他者”——对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神学读解[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6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的基督哲学及其基督教人文学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绪宗刚;哲学视域下人的尊严及其对生命伦理学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康迪;安哲罗普洛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书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侯灵童;古希腊悲剧演员及其时代[D];南京大学;2011年
9 胡红梅;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家庭嬗变与建构的困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乃午;蓝与黄的对话[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纪琳;古希腊神话的人本精神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曹山柯;;《弗兰肯斯坦》:一个生态伦理的寓言[J];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3 龙娟;;《去吧,摩西》:弘扬生态正义的绿色经典[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348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8365.html